最近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都跟小区里一个小朋友L 有关。L比灰灰小几个月,两个人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L从小跟着奶奶一起长大,爸爸妈妈只是偶尔带孩子去买买衣服、逛逛街。他俩平时在小广场一起玩,不知道L是怎么知道我家住哪儿的,前几天来我家找灰灰玩。就在L来过之后的第二天上午,灰灰正在上网课时,突然哭着从卧室走出来告诉我他最心爱的卡片丢了18张。我俩当时怀疑是L拿走的,可惜没有证据。看到灰灰随意丢在客厅地垫上的两百多块钱零花钱,我提醒灰灰一定要把钱收好,避免丢失,灰灰不相信L会偷钱。
过后L再来我家灰灰问他是不是拿走了卡片,他没有承认。就在刚刚我俩收拾玩具时发现地垫上的零花钱不见了,找遍了所有的角落依然没有找到。那一刻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开始唠叨灰灰:“我提前已经告诉你了,把自己的钱收好,你就是没听进去。”话一出口意识到自己不该这样做,于是我俩找灰灰爸商量解决的方法。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是L拿走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质问那个孩子,能做的也只有引导灰灰远离坏孩子。
在《正面管教》中提到了自然后果: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忘记穿外套,就会感冒。这里不允许借题发挥。当大人说教、叱责、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或者以其他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在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此时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后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痛苦上。因此,大人不能借题发挥,而应当对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表达同情和理解:“我敢肯定肚子饿了(或淋湿了、得了低分、丢了自行车)很难受。”在恰当的时候加一句:“我爱你,我相信你能处理好。”对于要给孩子提供支持的父母来说,不解救孩子或对孩子过度保护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是你能做的帮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的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之一。
灰灰在临睡前告诉我:妈妈,钱真的是一对火眼金睛,能看出人的好坏。品质好的人永远跟品质好的人一起玩,品质坏的人只能跟品质坏的人一起玩。
我:对呀,物以类聚,人以群居。
灰灰:妈妈,什么叫物以类聚呀?
我:意思是说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灰灰:其实L也有好的地方,有一次我在小广场遇见一只大狗,是他陪着我一起离开的。
我:是啊!即使是坏人也不会总是做坏事,也有好的一面。不过,品质很重要。
灰灰:妈妈,我也做过坏事。
我:是什么?你伤害别人了吗?
灰灰:没有,可是我伤害我自己了。之前我在电脑上看游戏视频对眼睛不好。
我:这个不算是做坏事,我们并没有去伤害自己、他人和环境。你意识到自己看视频对眼睛不好,我相信你以后一定可以管住自己的。
灰灰:我以后上网课一定会认真听讲,只跟品质好的孩子一起玩。
小家伙睡下了,我感觉心疼。一是心疼灰灰,要自己去承受零花钱被偷的后果,在我们约定的日期前我不会再给他零花钱。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要让他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二是心疼L,他还那么小就开始偷盗,大了不知道会怎样。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意识到要学习如何当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父母铺的路孩子能走多远?我们又不是有王位等着孩子去继承,能做的不过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