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给父亲打电话,除了唠唠家常,还特意给他讲了我最近的学习情况,讲了我最近结识的新的朋友,经历的新鲜事,学到的新知识。毫不掩饰地说,相比较之前不思进取的状态,我对自己最近能主动并坚持学习还是有一丝自豪感的。因为学习新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开启智慧的大门,虽然学得远远不够,但这种学习的状态仿佛让我又觉得回到了学生时代,脑袋不再昏沉,思考让我感觉自己仍然活得鲜活。
父亲听完我兴致勃勃地“汇报”,除了对我加以赞许外,又说了两句话,他说:“学习是好事,但是你要注意两个问题啊,第一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只顾去学习而忘了自己现有的责任。现在两个孩子还小,照顾好她们是你目前的主要任务,有余力外再去学习;还有就是衡量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财力,不能不计成本盲目地学习,不能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要有对自己的评估和大致的方向。
第二点,就是学任何东西都要有辩证的思维,不能盲从盲信。无论学什么都要认真想想,用辩证的思维看新观点。”
我听了父亲的话,连连称是。他的提醒真的是我现在非常需要注意的。
父亲不是什么学者也不是什么专家官员,他只是一个农民,一个高考落榜无钱复习只好务农的普通人。改革开放后,和母亲一起一直在做些生意,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保证我们全家衣食无忧。他今年六十岁了,仍然在工作的状态,几乎全年无休,我每次回家,都会看到他接电话的数量比我多得多,每看到这一幕我就会汗颜。
尤其是这次我们的通话,我更是感受到父亲清晰地思考能力,他总能一下看穿我的短板,并及时提醒我。对于这两点叮嘱,我除了服气还是服气。
他说的第一点,不仅是我,也是很多在工作之外渴望学习知识的年轻人要注意的。任何的学习都是要建立在本职工作之上的,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各种角色,承担着很多不可推卸也迫在眉睫的责任。这些事情处理好了,我们才能去也才有资格去寻找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就比如我吧:如果我忽视两个孩子的需求,只顾自己去学习,那这种学习必然是混乱并且无意义的,孩子照顾不好,教育不好,便是最大的失败,到时,难道我对别人说我为了去学习家庭教育而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我学习的愿望有多强烈,我始终要注意平衡这一点。
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平台上的课程是数不胜数,或收费或免费,各大媒体公众号也在竞相给我们制造出一种不学习马上就要落伍的焦虑感。诚然,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在面对一桌桌满汉全席时,我们常常迷失了,我们忘记了自己的食量,也忘记了自己的喜好,只想每一道菜都试一遍。所谓贪多嚼不烂,回头看看2018年,自己有多少本书,多少课程购买完就束之高阁了?所以必须评估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关于第二点,用辩证的思维去学习。也是我非常需要注意的,我每接触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群体,就会有些兴奋有些紧张,初期对知识的辩识性就会大大降低。父亲提醒我的这一点也代表着冷静吧,不能盲从,偏听偏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仅带着脑子还要带着心去学习。任何知识都并不是听了读了就会自动变成自己的知识,而是需要思考,深度思考加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必须独立思考,学会分辨,必学会前后关联,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吸收到想学的知识。
不管是出于对父亲的尊敬,还是对他的教导的佩服,我都会牢牢记住这两点,提醒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心态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