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事儿,朋友圈里却安静得很。
我指的是日食。
是的,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日食,而且是非常难遇见的日环食。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么重大的消息应该满天飞才是,然而并没有。
你聚焦什么,什么才会被放大。疫情、工作、生活、孩子、房子……哪一样儿不比1.5亿公里远的太阳重要?
太阳真的那么不重要吗?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于地球上只要有生命的东西来说,都可以用那首著名的某国歌曲名来形容,“离了你我就不能活”。
随着我们对自然的掌控力越来越大,我们对太阳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已经远不如古人。
我们一直都是靠天吃饭的,所以古人对决定收成,也决定命运的太阳是分外关注的。那时人们还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不同民族对于二食的成因解释不同,但都认为是神的某种暗示。二食出现的时候,都会诚惶诚恐地祈求上天宽恕自己犯下的罪。二食成为洗涤人们心灵的契机。中国古代,日食的时候,皇帝通常也会降诏分析自己的过失。民间则认为二食是天狗吃了太阳或是月亮,日食或月食的时候,人们要敲击铜盆,发出响动,等二食过去,就说明天狗被人们的响动吓到,又把太阳或月亮吐出来了。我小的时候,我奶奶那个岁数的老年人还在持这种观点。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灵,对二食朝拜的古人,心中多少还有些敬畏。当二食褪去神秘的面纱,人们对自然、对内心的敬畏也在随之褪去,我是XX我怕谁,做起事来更加肆无忌惮。
这里重点说日食,日食的成因,现在大家都知道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在地球上投下了月亮的影子。所以日食一定发生在朔,也就是农历初一。这时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太阳照亮的是月球的背面,月球正对着地球的一面正好完全背光。所以朔的夜晚我们是看不到一丝月光的。
照此推理,每个朔月亮都会运动到日地之间,应该是每个朔都能看到日食才对,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这是因为日月地三者并不在一个平面上,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面黄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白道,有一个5度9分的夹角,所以即使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三者也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黄道与白道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处的黄白交角为0度。只有满足月球运行到黄白交点附近且在日地之间时,才会产生日食。月亮每个朔望月两次经过黄白交点,农历一年有12或13(闰月)个朔望月。太阳与黄白交点在一线上的时机一个食年(太阳中心两次通过同一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年长346.62日)有两次。二者巧合的时机,就是日食或月食的时候,你想想有多难碰吧。
其实也没有多难碰,日食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最少也要发生2次。只是月球比地球小很多,所以发生日食时,月影只是在地球上扫过一条窄带,在这条带上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带子中间的人看到的是全食或环食,带子边儿上的人看到的是偏食。平均下来,地球上同一地区的人,大约要二三百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或是日环食。
再来说说日全食和日环食。我们知道,月球要又太阳小得多,怎么就这么巧,月球正好完美地将太阳挡住,让我们看到全食呢?既然能完美挡住,为什么有时候又会出现挡不严实的环食呢?
这得从月球直径与太阳直径,以及月地距离和日地距离说起。
世上就有这么巧的事儿,月球直径与太阳直径之比大约是1:400,月地距离与日地距离之比也正好大约是1:400。月亮运行到日地之间且三者在一线时,从地球一点出发画两条线,正好可以连接月球直径和太阳直径的两端。初中学过平面几何的都知道,地球一点连接月球直径两端形成的三角形,与该点连接太阳直径两端形成的三角形,是两个相似的等腰三角形。斜边比斜边等于底边比底边,都大约是1:400。
正是这样的巧合,让我们看到了完美的日全食。
等一会儿,那日环食又是如何出现的?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个比值是大约的,实际上,月球的视直径要比太阳的视直径略小那么一丢丢。所谓视直径,其实就是上边说的那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如此看来,我们应该总是看到日环食才对。
又巧了,地球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月球轨道也不是个完美的圆,这让日地、月地距离都不是一个定量,而是有微小变化的。当发生日食时,如果月球离地球近一些而离太阳远一些,就会发生全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远一些而离太阳近一些,就会发生环食。
日月地构成“三体”,三体之间的关系都很复杂,但复杂归复杂,依旧逃不出牛顿的物理运动规律,所以从远古到未来,三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都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这让准确预测二食成为可能。孔子的生日,就是因为在史籍上有记载说那天有日食出现,我们现在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日期。人会撒谎,但天体不会。现在我们能准确计算出日食出现的时间,观测的位置,日食,反倒让我们视而不见了。
我们可以用数学准确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计算出太阳的未来和地球的归宿,可是我们却计算不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计算不出人心,比宇宙渺小的人却比宇宙更复杂,不知道应该乐观还是悲观。
孔子说:“圣人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我们不是圣人,也不会有太多人像关注日月之食一样关注我们的过失,但是否可以借助难得的日食之机,像古人一样检视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给自己一个“人皆仰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