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你自己开一个超市,如果进来的货积压太久,你会怎么办?还会不会不顾不管,继续进货,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对不对,必然相反设法清理库存,打折出售,因为你很清楚,进货是为了销售,而不是目的对吗?
藤斋孝在《输出力》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他将知识的输入输出比喻成为便利店的货品周转,在管理货品时稍有概念的人都知道先进先出,不然就滞销吃灰了,但我们阅读、学习时对此却全无知觉,很多时候都是只管“囤货”,从来不管消化,在这里不断听课、阅读、做各种笔记,就好像往你的知识店铺仓库里不断进货,很少输出就像基本没有什么销售,这样一个比喻是不是让人立刻感觉到这其中的荒谬。
他还提到见过“图书馆原住民“,即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穷经皓首、埋头苦读,这些人沉迷读书,但输入的知识越多,姿态反而越发呆滞,读到这,我头脑里立刻浮现出身边一些超喜欢学习,泡各种教练课、引导课、灵修课的伙伴,每年付出十来万,却感觉只不过让自己养成了求知饥渴症,而且似乎好奇心爆棚,越学越焦虑,不知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朋友,遇到他们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能理解这种求知和输入的快感,可是如果一味胡吃海塞,你真的不会隔食吗?未经消化和转化的知识能算作自己的知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