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姥爷的老家是附近临县的,他老人家的妹妹也在附近县的一个农村生活,虽然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但多一个孩子吃饭也是可以的。
立马动身,启程把女儿送到他姥爷的妹妹家中,当时一路我们都没说话,心情也十分不快。但真的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再次见到孩子时,孩子十分瘦小,见到我们很是陌生,有一种怯怯的感觉,我的心很是酸楚,这怎么行? 孩子离开父母,真的会十分无助,再说,在这样一个农村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记着只有三间东屋,北屋里放着一些杂物,家里两个儿子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但不知为何却都还没有,好像还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说话的口音就不同),孩子的成长将受到严重影响,豁出去了,我们也只得豁出去了,带她回家,就算被开除,也不能这样对待孩子,生而不养,我们是有罪的。回家,住进了单位的房内,当时谁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谁也不去说,孩子以叔叔、阿姨称呼我们,虽然十分滑稽,但也是最好的办法了。直到刚开始回来,孩子一直是有点胆怯,好像生怕我们再次把他托付给别人,一直是寸步不离,就是晚上睡觉,也是死死地抱着你的胳膊!
好转来自县里的一次计划生育大处理专项。
这项政策性专项是很多和我一样偷偷养着“二胎”的公家人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