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关系上,犯错道歉的“即时性”不可轻忽;绝不宜借口拖延,将事件复杂化,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结局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嫦芬)七、诚实面对“犯错”
我接触到的学生都是两岸顶尖学府中的学子,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也是未来的领袖人才。不少学生表示过,最难处理的,是心绪起伏过程中,不知如何抚慰自己的义愤冲突,也不知如何化解犯错时内心的歉疚感;更苦恼的是,当过失伤及旁人的时候,不懂怎样回复彼此原本的关系。我安慰学生,犯错的苦恼在工作与生活上屡见不鲜,往后人生还会层出不穷。面对心绪起落的挑战,多数人在经验不足时,都是参考并模仿他人的方式应对,只是有时他人的方式未必真能适用于自己。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要自己愿意冲锋陷阵,在尝试与错误中,定标自我的安身立命之道。这是人生的功课,职场中与生活上都是同理。
职场老手与生命经验丰富的人都会清楚,犯错道歉必须“即时”,感谢、感恩也要“即时”,没掌握好时间上的关键,难保彼此的关系不产生变化,有时后果是无可预估的。尤其在工作关系上,犯错道歉的“即时性”,更是不可轻忽;绝不宜借口拖延,将事件复杂化,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结局。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之后要实时认错、道歉,让受害方释怀、也藉由道歉赔罪,面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感到释怀;才能在事后“寡悔”。因此,处理自己所犯的错误,显示一个人素养及智能的层次。
职场上出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未知”、“无知”与“善知”,我分别列出修正建议,给大家参考:
【未知】unknown
肇因于人力所不可控的缘故,我把它归类于“未知之过”。
由于无法预测的重大事件致使项目计划无法完成,比如天灾地变、政治祸端(政策大转弯),或是突发因素(资金提供者变卦)等。对这类结果,不需过度自责。世间人与事诡谲多变,我们应从未知、不可控与无常的情境中,学习面对、处理、落实并纳受。
【无知】ignorance, inexperience
此类错误的发生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技能不足,或是经验欠缺,我称之为“无知之过”,是需要立即检讨并积极改进的。
处理“无知之过”,是职场上的关键时刻,也是上班族价值观转折的机缘。如果因为你的无知,造成计划的失败,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认错,请求相关人的原谅,然后尽全力弥补过失。工作上的“无知之过”,可能造成组织重大的名誉或财务损失,一定要避免诿过或编织借口脱责。我见过被“无知之过”吓坏的年轻同事,一心只想着如何脱身,被旁人看穿了心思后,除了要为过失负责,还因逃避责任而重伤了自己的信用。大凡成功人士都历经无数次的犯错和失败,并一次次浴火重生。正向面对自己的错误,请求受自己“无知之过”牵累者的原谅,才是真正“有担当”的作为。
【善知】goodness(良善初衷)、integrity(知行合一)、ethic(道德操守)
我认为,“善知”是对自我有期许的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倘若犯错的原因,是起于一个不善的念头,那么就是件严肃的问题。此时要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善,并且好好反省何以被这念头扭曲了自己的作为。
亚马逊集团(Amazon)创办人Jeff Bezos曾说:“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 ”,意指“聪明固然是天赋,而善良则是自我的抉择”。害人的动念、不实的谎言与曲解、妒忌背叛心,都是“小我”的负面作祟所致。若不及时看清这些心念,长期自欺,当人生走向无底的黑洞时,便追悔莫及。
我们都会犯错,由于犯错而带来的具体经验,对一个人的学习精进是非常珍贵的。生活或是职场上能维持长期正向心念的人,必然经常检视自己犯错的根源,并且予以及时处理,以成就更好的自己。我勉励年轻朋友的简要口诀:不“知”错、不认“错”、不“能”面对自己,自然就不会“改”。“不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因如此,对待每一个转折都需要高度专注,一旦发现稍有偏离,就必须立刻回头改正,重新校准。其中的“专注”与“校准”,若得到师父提携或同侪点正,进展会更为显着。
八、守护心中的“英雄”
有位学生寄来他的感悟:“能保持品格操守时,心中就住着一个‘英雄’。”述说自己在职场上的孤独与奋斗,期许自己仍能坚定价值观,请老师随时点评监督。这位学生先后在欧洲与亚洲的一流学府完成学业,回国工作后却觉得格格不入,非常苦恼。学生本性好学善问,在诱惑不见底的金融圈工作,由于不愿与某些价值观同流,以至于个人的职场发展受到限制。他正义凛然地论述自己的坚持,同侪聚会时不免遭讥笑为不识时务。学生与我几次谈论德国教育的精神内涵,羡慕日耳曼民族对荣誉感的追求及自我纪律的坚持。我总是很高兴地听着,很理解他的心境,也会适时宽慰他的挫折,盼望他能将这般良善的价值观坚持下来。
另一位较年轻的学生提到,与某位有影响力的大人物贴近工作一段时间,发现此位风云人物其实擅长哗众取宠、讨好年轻人,而且内里言行不一,常利用他人为己做事。学生问:“为什么这样品格的人,可以获大名利?”学生困惑在于:“这样的人是否比较厉害,该以其为榜样?”“懂得逢场作戏、见风使舵、会忽悠人才算是高明?”“说真话,显得我很蠢。”“做正直的人,实在太辛苦了。”“自己的真诚,似乎反让旁人不安。”我想了想,告诉学生:“生命是自己的事,要追求能坦荡终老,还是要靠自持自律,保守良善。走正道是艰难的,因此所成就的坚贞品格,难能可贵。”
前些日子我在公共场所遇到若干曾叱咤商界、政界的朋友。这几位都才华不俗,也适逢其时权柄在握、富贵双全。然而,时空流转,看早时的荣华权贵与今日的庶民生活,老友们萧瑟落寞或身容走样,如同凋零褪色的蔷薇,在警惕人们良善的珍贵。风光旖旎与秋风苦雨时,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高度自我觉知之可贵处,真要着力于“能”与“不能”、“时刻自省”的忖度,偏差不得。
有些年轻人只想选择轻松的事情做;这是信心不足的缘故。这样的人,通常心力软弱,常会抱怨,对于挑战或是挫折,总希望躲开逃离。其实,没有一件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是轻松容易的;只有心力劳苦所获得的成果,才会令人雀跃,而得以开启智识。一位长辈警惕我:“心智不苦,患难未尝,则智慧顿,而胆力怯。”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