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简书官方发布了《关于维护简书公平性的相关处理公告》,文章里面指出了简书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排查,监测到部分用户存在刷阅读量、评论与喜欢数的行为。为了维护简书社区公平性,官方将对这些用户进行处罚,不让用户文章出现在首页与简书热门中,官方专题也不再收录这些用户的文章。
看完该公告,莞尔一笑,想起了手机微信的写作群里确实一直有人在打着刷阅读量和喜欢数的广告,感觉是挺便宜的。只是我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花钱确实很抠门,不需要或不喜欢的东西即使再便宜也不会要。对于那样的广告自己就当一纯粹的吃瓜群众,静静地看着,默默地笑着,毕竟这个世界对于很多人来说,赚钱实属不易。
总觉得除了教书育人,除了锅碗瓢盆,人生中应该有一两个属于自己的爱好,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缓解生活中的疲劳。而忙里偷闲地坐在电脑前,梳理状态,花些时间,用点精力,码篇文字,整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已经成了多年来的一个生活习惯。这个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爱好。
也许是女人感性情愫作祟,或许是本身才疏学浅,又或许是自身的生活阅历过于简单,我的文字多为日记体,语言朴素得几近苍白无力,一如我十年如一日的素颜状态。
在很多作者眼里,码字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很多灵感,很多思路都是在半夜里宛如洪荒之力不可抑制般地暴发了出来,熬夜码文似乎成了好多作者共同而又独特的夜生活。
我们坐在电脑前花两三个钟头甚至是一整晚码下的文字,读者往往花不到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读完了。
在数学方面一向脑残到弱智的我,经常不会去计较两三个钟头与两三分钟的区别,因为只要拥有100个读者,我们的付出就已经换来了200~300分钟。
进入简书的这四个月来,我隐约感觉到有些互赞团,在文章方面不是真心拜读,而是迫于情面匆匆点个赞。我不喜欢僵尸粉,只是需要有血有肉的读者,所以对于简书里的文字,我更在乎的不是喜欢数,而是阅读后的点评交流。
在我眼里,100个匆匆一赞抵不上10个细细一读。而这10个细细一读中只要能引起三五人的共鸣,我已经很满足了。精神世界里的我,更多时候习惯并享受着孤独。对于文字,我亦不追求太多的鲜花和掌声。
有些码字者会很忙,一方面忙着花钱刷阅读量和喜欢数;一方面忙着四处奔波求打赏。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态度的写作,其实是在有效地刺激货币的流通。
视财如命的我,其实也很庸俗,也很喜欢被打赏。特别喜欢简书官方主编的打赏,每次收到他们的打赏我都会心潮澎湃好久。
为了赚主编们的赏钱,只要有时间,只要对味口,一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无需任何门槛限制的征文活动。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征文挑战自我,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范围,让自己不再局限于日记体。另一方面是征文也经常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每次征文顺利被专题审核通过时我都会开心得像个孩子。征文结果揭晓时,陪跑奖也行,优秀奖也好,特别奖也罢,那都是对自己付出的一个肯定。
打赏的一部分是来源于简书的主编,另一部分是来自于微信好友。每次收到好友的打赏我都会快乐中夹杂着不安,怕的是自己的文字不配他们的赏钱。
为了显示出自己清高的个性,也为了避免自己在打赏这点小钱上牵扯不清,微信朋友圈里把极有可能因为爱屋及乌、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五十多个学生家长都给屏蔽了。
也许外面的世界很喧嚣,有人费劲心机地为自己的文章刷流量,也有人想方设法地为用自己的文章去赚钱。而我,也许是高度不够,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只是习惯待在这个单纯的空间里, 静静地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并把这里看成自己的精神家园,生活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