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吃完东西喝完水,去和猫咪折腾,结果反刍了。
当时她又紧张又害怕,问我怎么办,我让她去吐出来就好了,她去卫生间,说妈妈陪我,
我来到门口看着她,她没想到吐了几次,还没结束,就又跺脚又伸手的想让我过去,
我没有动,还是很冷静的指导她怎么做:不吐了,先漱口,再喝两口水。
一切平静之后,女儿说,我要是有孩子,她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肯定过去抱着她,陪着她,不像你就站在门口看,
我立马就愣住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我做了什么?她需要什么
我的解释 :1.你第一次遇到这个情况,我想把这个事情处理流程,清晰的告诉你
2.妈妈觉得我冷静,你能踏实下来不害怕(遇到事情她总是恐惧害怕,跺脚)
3.妈妈从小也是这样自己处理,没考虑到你的情感需求
4.下次你能明确用语言表达出来,不止通过行为:跺脚,伸手,说出妈妈拉着我的手
5.幼年习惯这种个人清洁事件,不喜欢别人靠近;还有一点我的洁癖,不愿靠近
孩子的说法:1.我很需要你,你就在门口看着,不过来
2.我都跺脚了伸手啦(好,妈妈知道了,下次你跺脚就是非常需要我)
3.那是你小时候,我需要你陪着,不能摸摸背,就拉拉手,你都没把我放心上
我想到院长讲过的话,如果孩子用你对待她的方式来对待你,你肯定受不了。
是的,刚才孩子的一番话,我已经受不了了。
孩子爱我胜过我爱她。
我想起小时候坐火车去姥姥家,在火车上我吐在漱口池,是上车前刚吃的苹果,晕车全吐出来。当时水龙头没有水,不像现在火车的设施。还没有纸,妈妈用她的食指一点点划到漱口池的下水口。看着这一幕,我当时说的话是,这也就是我妈。我妈的回答是:没事,不脏。没有说一句我怎么吐了、非要吃苹果
我当了妈妈后是怎么做的呢:跟孩子说刚吃完东西,别跟猫咪折腾。孩子像我伸手,我没有关注到
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后,我总是去评判一下,我初衷是让孩子不要去因为这样的受挫受伤,把事情提前预见。
因为我是必须规划,按照规划步骤去做,一旦没按照步骤走,我都会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是王蓉老师说的4好人。我一直很苦恼自己为啥离开规划就心空,现在找到了答案。
像今天孩子的情况,我第一次遇到,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处理是对的,就遵从了本心,结果孩子没有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安全感。
要是跟我的妈妈比起来,我这个当妈确实不够爱孩子。是有条件的爱她——当我状态好的时候,当我跟她沟通好的时候,当她情绪好的时候
从现在起学会无条件的爱孩子,不管她是否学习好,是否情绪化,我都爱她。
但无条件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纵容。
早上做镜子练习,想着不停说困,睁不开眼睛的孩子,烦躁发脾气的老公,心里堵堵的,面对镜子叫着自己的小名,刹那泪流满面,不停跟她说话,希望她回来,不要缩在角落里。寻找我的内在小孩,呵护她爱她,爱她之心爱我的亲生孩子,给女儿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