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深度阅读

        学习完深度阅读法,听完课程后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触,那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

      在动笔之前,我们需要向自己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篇书评到底你想表达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书评中的哪些内容是你自己的思想。刚开始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不是很明白,直到课后想起自己写的书评,才发现这两点自己其实都没有做到。与其说那是书评,倒不如说是一篇书摘,我只是做了书中知识的搬运工而已。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作者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独属于作者的烙印。

      深度阅读法有三个环节,分别是关联概念,纵向挖掘,精准转化。什么是关联概念呢?关联概念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碰到难懂的概念时,先别急着自己去思考,而是先到同类书籍或者这本书的其它章节中去寻找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个概念。关联概念分为五个阶段即学习区,舒适区,复盘总结,反思,突破。纵向挖掘指在阅读到一个重要知识点时,深挖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把专业概念,书中观点学通理透,有效提升专业素养。精准转化指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书中的概念,观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型,我们可以称之为“基于发明的阅读”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阅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入深入思考,形成符合特定场所需要的思想和理论知识。在了解深度阅读法的三个环节后,再结合自己平常看书的情况,就发现自己读书还停留在最浅表的一层,完全没有进行过深度阅读。不禁想起以前写作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为了写一篇文章,她会把那个作者所有的作品都买来阅读,这样就会对作者的情况有更好的把握。当时听课的时候感觉很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完全没有当一回事。现在想想,为什么那位老师的文章写的那么好,就是因为她在背后下了足够多的功夫。看她写的文章,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想这是每一个读者都喜欢的。

      文章的价值,就在于你的文章有没有知识增量,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深度阅读,是为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微信公众号作者张良计就提到过,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树木的生长发育很像,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底层,分界点和上层。当我们处在学习底层的时候,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的输入体系。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你感兴趣的知识点,像不像是撒落在地上零零散散的种子。一颗种子,只要种下去就可以成长为一颗树,而在此之前,你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想种一棵什么样的树。所以知识的输入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喜欢看育儿书,最喜欢的一本是赵昱鲲老师写的《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的事,其实心里面很纳闷,为什么是一棵树呢?直到把这本书看完后,才明白原来育儿过程就如一棵树的生长过程,育儿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养育孩子。就是说比起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层出不穷的育儿问题困扰,才能更好地养育你的孩子。相信喜欢理财的人对查理•芒格这位投资大师并不陌生,查理•芒格的投资系统是他通过自学大量的知识自创的。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如果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问起(你是否超出了能力圈),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圈子之外了”。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投资系统就是他的能力圈,他所有的投资都处在他的能力圈之内。前面提到的三个人,张良计是专注职场,赵昱鲲老师专注育儿领域,而查理芒格则是投资界的大师,他们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体系,就像是一个个醒目的的标签,将他们与旁人分开来。我想这应该就是构建自己知识体力的魅力吧。

    有这样一幅画,画里的人想打井取水,一张图里是他左挖一个坑右挖一个坑,没多久不见水就彻底放弃了,另一张图则是他在一个坑里一直努力地往下挖,最后他挖到了井水,欣喜若狂。这幅画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想努力有结果,就需要在一个领域不断地进行深耕,而这进行深度阅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契合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思考怎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想到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会摸索出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向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