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却屡噬身边一切于腹中。洛阳位于伏牛山脉与中条山脉之间,与黄河正好以绵长的北邙山相隔。虽海拔仅约300米之高,但挡水患已是绰绰有余。是以自夏朝起,北邙山作为都城的守护神,就受到世人的尊崇与向往。
除4代24帝在这里谋求龙寝处之外,诸多大臣名士也在此结庐,加上被要求世代为奴的殉葬囚徒们,和近代公墓接纳的黎民百姓,北邙山上大小墓冢达千余座,几“无卧牛之地”。旅人站在任何地方,脚下数尺都可能是森森白骨。
蔚为大观的墓葬群促使政府在这里建了世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馆里展示了各种墓葬文化。有些墓葬的砖石是从某处整体拆迁至此,有些则是同比例仿制的。有些墓主名姓尚存,有些则是藉藉无名。有些生前希望离群索居,此时却不得不结交新邻。有的希望身后仍能宽宅大院,此时却只能窝居一隅……
在一张图片上,我看到各种姓名,包括白居易、范仲淹、关羽、二程、邵雍、李煜、石守信、班超、刘禅、狄仁杰、伯夷、叔齐、颜真卿、钟繇、苏秦、吕不韦……这些人都在这山上有一席之地。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墓。一个人经历过大起大落以后,一定有满腹心事想对人诉说。在《三言两拍》的故事里,他后来转世成了宋徽宗。一位有着同样才华的人,以身陷囹圄的方式结束了大宋江山,以报宋家夺取大唐江山之恨……
其实阴间万事皆与阳间同理。在另外一边的世界里,同样有宗法等级与高低贵贱,有地盘争寺与拉帮结伙,有逍遥自在与痛不欲“生”。知道了阴阳互生之理,阳世人为了让自己飞黄腾达,不仅要为祖辈安息谋块风水宝地,更会为打击对手而掘对方祖坟。古往今来,从不息止。是以些许帝王杀戮太多,为免阴宅不保,隐姓埋名。如统一中国北部江山却于33岁辞世的孝文帝,墓葬沉睡近两千年后,才于2002年经考古确定位于古洛阳城北部的北邙山上。更多人的墓葬则经历了被毁被压,或者被迁不知所终的命运。
和我同去的是头天晚上在青旅结识的一位广东朋友。从进入博物馆开始,我就跟他礼貌的道别。我想耐心地看完这里的墓葬,而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想互相影响,各有所失。但是我毕竟不是建筑学的专家,对这些墓葬的砖石与建制格局没有研究,看起来竟然大同小异。从头到尾,与那位朋友相比,恐怕只是脚步慢了些,并没有领略其中真谛。
在博物馆的后面是北魏宣武帝的景陵。一座大大的圆型墓葬,前面有个体格不大却庄严的祀亭。
环行一周,见到有人和我一样在丈量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