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市区北郊,有一座连绵的黄土丘陵,被称为“北邙山”。这里海拔约300米,北靠黄河,南临洛水。从古至今,数十万墓葬汇集于此,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2001年6月25日,邙山陵墓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4月,洛阳古墓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位于北邙山核心区的北魏景陵旁边,分为地上仿汉建筑群和地下历代典型墓葬展区。2010年2月18日,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2023年5月2日,正值五一节假期,我再次来到这里,到处都是游客,展厅水泄不通。
走进博物馆的院内,在迎面的大殿之中,通过沙盘和大屏幕,向大家展示洛阳北邙山的基本情况和最新的田野考古成果。这里分布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朝代的几十座帝王陵墓,以及不可计数的皇族、大臣、将士陪葬墓和其他名人贵族墓,古墓数量多,无卧牛之地。
绕到大殿后方,走进地下展厅,参观历代典型墓葬展区。2022年9月29日,经过整体提升改造,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首先,在第一个序言展厅中,以“葬制大观”为主题展示了洛阳历代古墓集萃。
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出土文物,讲述洛阳不同时期的重大古墓考古发现。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新石器时代遗址开始,介绍了中国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不同朝代的丧葬礼制、家族墓地、墓葬特征等。
穿过序言展厅,走进核心展区,平面呈“口”字形。这里以“河洛遗冢”为主题,将考古发现的25座墓葬搬迁复原于此,集中展示了洛阳地区的历代典型墓葬,分为两汉、魏晋、唐宋和综合四个部分,包括壁画墓、砖雕墓、空心砖墓等类型。
在环绕一圈儿的长廊内,两侧每隔十米左右,有一座券形的门洞。走进门洞,便是墓室,空间狭小,光线昏暗。游客流量很大,墓室容量有限,便在门洞前排起长队,等待五分钟左右才可以看一座墓葬。
1.西汉空心砖墓
这是一座西汉中晚期(公元前86年—公元8年)的单棺单室墓,平面呈长方形,平脊斜坡式顶。墓室四周的建筑材料采用特制的空心砖,表面模印有人物、马、虎、树、鸟等图案,生动形象,姿态各异。
2.西汉画像石椁墓
1986年,在洛阳市偃师县后杜楼村北侧,发掘五座西汉晚期(公元前86年—公元8年)画像石椁墓。墓室呈长方形,用条形石板和方形石柱垒砌而成,表面刻有人物、羽人御龙、龙、虎、马、犬、玉璧等图案。
3.新莽天象神话壁画墓
1978年,在洛阳市金谷园村东侧,发现一座新莽时期(公元20年—23年)的砖室壁画墓。在此墓的前室和后室内均有壁画,前室的穹窿顶部描绘天象图,后室的仿木结构上也有彩画,展示了汉代阴阳五行等观念。
4.东汉永康元年墓
1970年,在洛阳市老城东的唐寺门村,发现一座东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的墓葬。这是一座家族合葬墓,埋葬着成氏一家七人,随葬115件生活用品等。其中,在一件筒瓦上墨书“永康元年辛亥朔十日”等字样。
5.东汉出行图壁画墓
1984年,在洛阳市偃师县杏园村,发现一座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的砖石墓。在前堂的南壁、西壁、北壁均发现保存完好的壁画,描绘了墓主人驾车出行的场面,分为导骑、主乘和随从三部分。
6.西晋裴祗墓
1979年,在洛阳市定鼎路周公庙附近,发现一座西晋时期(公元265年—316年)的小砖砌多室墓。这里有一块长方形石质墓志,正反两面总共刻着93个文字,记载墓主人裴祗的官职、家庭情况、下葬时间等内容。
7.北魏元暐墓
1928年,在洛阳市北郊金家沟村西侧,发现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的元暐墓。严重被盗,文物散失,墓志现存于开封市博物馆。这里陈列着此墓发现的石棺,由底、盖、前后挡、左右帮六块石板组合而成。
8.唐代安菩夫妇墓
1981年,在洛阳市南郊龙门东山北麓,发现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的安菩夫妇墓。这是一座依山挖成的土洞墓,总共出土129件各类随葬品,包括50件珍贵的唐三彩,以及1枚东罗马帝国金币。
9.北宋砖雕墓
1994年,在洛阳市新安县宋村,发现一座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的砖雕仿木结构墓。在墓室西壁表面,浮雕“开芳宴”图,夫妇二人对坐于椅子上,后方站立着男仆和女仆,周围还装饰着几枝牡丹花。
10.金代邹(王复)墓
1974年,在焦作市西北郊王封乡王庄东地,发现一座金代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的邹(王复)墓。此墓用青石垒砌而成,平面呈不等边八角形,北壁正中题刻“大金承安四年六月二十有三日”等字样。
除此之外,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历代典型墓葬陈列中,还有西汉卜千秋墓、西汉打鬼图壁画墓、西汉浅井头壁画墓、曹魏正始八年墓、北魏元怿墓、北魏元巶墓、北魏元乂墓、唐李嗣本墓、北宋宋四郎墓、北宋砖雕孝子墓等著名的古墓葬。
这里的墓葬种类繁多,或色彩斑斓,或富丽堂皇,或规模宏大,或古朴典雅。每一座墓葬都与众不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曾经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