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为什么中国科技城不是北上广深,这些经济和科技件更加发达的大城市。为什么非得非得是绵阳,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为你解读中国科技城的前世今生。
一九五八年开始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两国长达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出现了空前紧张的局势。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台湾海峡,胁迫我过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形成一个半圆的包之势。而当时中国百分之七十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类。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母的攻击范围当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中国的工业进城也将被打断,面对如此紧迫的国际形势
,中央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国防工业以及国防科研“备份”的紧迫性。于是三线建设轰轰烈烈的在中国西部战略大后方,搞起来了。三线建设对地理位置有极高的要求,毛主席提出要“靠山、分散、隐蔽布点”而绵阳北依剑门关天险,南接川西沃野平川
素有“蜀道”咽喉之称。加之1958年通车的出川要道,宝成铁路从境内穿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此绵阳被中央选定成为三线建设专区,于是十万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绵阳,投入三线建设大会战,无数的科学家、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军人和民工建设者们,怀着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扎根绵阳大山深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绵阳注入了科技城创新的基因。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工程屋里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长虹、九州、东财等知名企业都是在那个时期,扎根绵阳的。这些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不仅奠定绵阳的工业基础,让绵阳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制造基地之一。而且成为绵阳此后数十年间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数。从三线建设布局到军转民,推动中国科技城的建设。YZD和QD的设计在这里完成,国防工业和电子产业也从这里启航,从神州三号激光武器,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从天问一号火影探测器到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嫦娥探月工程到中国空间站,每一次科技的腾飞都能看到“绵阳造”的身影。
时至今日,绵阳这座从三线建设中崛起的城市,依然是中国最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生产基地。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当之无愧,也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