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东
相遇吕程,纯属网络上的一次偶遇。在新浪博客上,我无意间进入了“吕程姐姐”的空间,阅读了诸多率性纯真的语言和文字。我惊叹于这位白衣飘飘的素雅女士的内心,竟然是如此博爱与宏大。她灵动的思维,超脱的文字,处处感染着我。
第二天,我的博客上就收到了吕程的回复留言:“感恩关注,赠书一册。”于是,《灵魂的微笑》一书不日就寄到我的手中。
《灵魂的微笑》装帧素雅凝重,封面上的主人公戴着口罩,彰显生命之厚重。这是“一段与癌症相斗争的心理路程”,这是“一段爱与死亡相抗衡的真实人生”……书皮上方的两行导读性文字,勾勒了本书的内容。
确切地说,这本书,是一场爱心壮举的真实写照,在这场爱心壮举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为了一个身患白血病的普通大学生,四处奔走呼号,筹集善款,为了让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每个人都做着相同的努力。
以爱心为拐杖,可以让不幸的人,生命走得更久远。
病魔虽无情,人间有大爱。逄志尧,大连海事大学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位年仅19岁的青春少年,因为身患白血病而牵动千千万万人的心。我阅读着这本《灵魂的微笑》,感受着无数个富有爱心人士的点滴善举,每一个场景都彰显着“大爱无疆”四个字。
我们从逄志尧的经历中,感同身受着生活的厚重和无奈,透过这本书,对人生,对生命,都会有一种全新的诠释。
阅读着《灵魂的微笑》,我感动于作者的大爱情怀。每一页码,每一章节,我都仔细品读,深层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作者,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学子,而四处奔波受累,为了他生命的延续而付出种种努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上,这些至纯至性至真的人,多多少少让我们产生些许感动,因为,这个社会,毕竟还有让我们心动的一面,而这种心动,便是真诚人生的最佳体现,是弘扬主旋律、体现正能量的重要表现。
人们说,善良是可以遗传的。从《灵魂的微笑》中,我们读到了这种遗传的基因成份。吕程的爱心,不仅感动着众多的企业家、政府官员、社会义工,同样,她的家族也因为有吕程这样的女儿而骄傲。当吕程的母亲来看女儿时,听说了逄志尧的故事,便在第二天赶到医院看望。
当听说逄志尧打电话要从十三楼爬到十四楼,吕程的母亲,这位善良的女性动容了,她毅然把女儿送给她用的手机,转手赠送给了这个患病青年。她说:“我女儿能做这样的事,我这个当妈的怎么能落下呢。”朴实、纯真,毫无造作的语言,彰显着人间大爱。
难怪有人说,有伟大的母亲,才会有伟大的女儿。
人生活在社会上,不是真空的,而是经历着各种俗事纷杂,病痛,伤痕,挫折,乃至死亡,这一切都得让我们去真实面对。逄志尧的病痛,让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抗争,他在一次次与病魔斗争中变得成熟,变得顽强,变得懂事。
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善举,让他学会了感恩,学会祝福,人性在善意的交替中,变得真诚,变得友爱,变得温情。
躺在病床上,面对白墙,白布,白衣,白帽,面对化疗带来的肉体上的苦痛,逄志尧几乎没有落泪,这个坚强的青年内心,更多的是对人们赋予他的爱,报以真诚的感激。我们相信,在他的心中,默念着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
痛苦和折磨,有时也是人们煅炼意志的基石。逄志尧在与病魔抗争中,参悟了许多人生哲理,从而让生命变得豁达,变得洒脱,变得荣辱不惊。也许,这是爱心传递过程中引发的连动效应。
因为,在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关怀下,逄志尧知道,他的生命,已经不属于他自己了,更多的是寄托着众人的希望,这种希望,是人们对善意的回报,是对美好事物最深切的渴望。
人心都是善良的,那怕是最邪恶的人,他也会有怜悯弱者的一面。在给逄志尧捐款的人中,肯定不全是大善大爱之人,其中不乏有犯过错的。但是,在大爱感召下,人们的心都是一致的,也许这就是人性之中的本能。捐款了是缘,接受捐款也是缘,捐赠不分多少,爱心没有高低。
相逢更是缘,更何况是相知?正是基于这份爱心之缘,吕程和逄志尧,这两个原本并不相识的人,缔结了“姐弟”情义。他们没有丝毫的利欲交易,施予或者接受,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流露,纯洁的情感交流,让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透过逄志尧的救助行动,让我想起了远在浙江金华的另一起爱心事件。2007年7月,金华江南中学一名17岁的高一学生,因患白血病陷入困境。学生的父亲是下岗职工,母亲没有固定工作。面对40多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这个家一下子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我所供职的金华婺城新闻中心的记者,敏感捕捉了这一新闻事件,及时在媒体进行了公开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了时任婺城区委书记周维亮的关注,周维亮书记亲自在报道上批示:“予以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并动用慈善资金,帮助王沈阳治病。”同时带头为患病学生捐款1000元。
一时间,整个婺城涌动起的爱心潮流,顿时温暖了这个城市,从普通市民到机关干部,人人都在关注着这个少年学子的生命。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募捐到每一分钱,婺城新闻中心的记者们,端着募捐箱,在大街小巷奔走呼号,金华市区的文艺、书画、摄影艺术家们,在夜幕下搭台义演,各个乡镇,街道的干部群众,人人奉献爱心,每一笔捐赠款和义卖款都汇入到统一设置的爱心专户中。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就筹集到了56万元善款。后来,婺城新闻中心主任李英又亲赴相关慈善机构了解咨询,最终在台湾骨髓库中找到了和患者相配对的骨髓,并成功地为他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如今,当年的患病少年学子,已经完全康复并完成学业步入社会,重新享受着阳光生活。
一项善举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是一笔多么合算的交易啊。当然,爱心是不能以交易来衡量的,它更多的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是我们这个社会温暖的特性。
如今,每当在大街上看到患者的母亲,这位坚强的女性都会对我们投来感激的目光。这种目光让我感动,我们会觉得阳光真灿烂,风儿真温馨,生活真美好。我想,吕程在帮助逄志尧的日日夜夜里,一定也被这种感动所包围。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拥有的情怀。我不例外,吕程也不会。
从金华患者到大连患者,尽管地域不同,但爱心相等,大连人民和金华人民一样,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学生,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吕程,这个善良的女士,以自己真诚的社会责任感,自始至终都坚守在爱心最前沿。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关心呵护着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而她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只要一声真情的“姐姐”称呼,就已经足够。
吕程从奔波呼号,到爱心义演,再到义卖筹款,大连的街头巷尾,都被爱心所感动。一分一角,都是凝聚力量的分子,每一元钱,看似微不足道,但对逄志尧来说,这就是生存的曙光,这就是全命延续的希望。
逄志尧是不幸的,病魔缠身让他倍受煎熬。逄志尧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遇到了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碰不到的爱心善举,这也是他的财富,是他在逆境中可遇不可求的精神支撑。
我们的社会需要爱,我们的社会不缺爱。
是的,正是有了爱的力量,才能汇聚起众志成城的坚强堡垒,挽救逄志尧的壮举才能得到实施。
人之初,性本善。空中的一声鸟鸣,山涧的一弘清泉,路边的一朵野花,生活中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曾经都会引起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遐思。然而,随着网络对各类不良行为的无限放大,让我们在了解社会时发生了偏差,太多的欺诈和恶意,多多少少影响着我们的内心。
有些人往往恶意地利用了人们心中的善良,使许多欺骗行为在虚假的外衣下得以进行,这种恶劣行径肆无忌惮地侵害了人们的真诚,也让我们内心仅存的一丝善念也荡然无存。
人与人之间,到底还有多少真诚可以信赖?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到了信任危机时刻了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这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
从《灵魂的微笑》中,我们至少可以坚信,世上还有真情在。而这种真情,又是超越亲情、爱情、友情之外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善意和温情。
品读《灵魂的微笑》,温暖时时环绕着我的周边。我想,当时我的内心是火热的,有一种感动触及我灵魂深处,让我沉浸在深层思索之中,这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对善良和真诚的思索。逄志尧的故事,足可以改变我曾经有过的悲观情绪。
读完《灵魂的微笑》,我发现,我的眼里潮涌着的情感模糊了视线,此时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相信,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定涌动着与作者相同的激情,我们在感动“天地之间有大爱”的同时,对人心向善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
善举,彰显人间大爱。感谢吕程,归还了我对社会曾有的善良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