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最近办了一个健身卡还请了私教,每天晚上都要用两个小时来完成课程,对此我特别不同意她的这种做法,甚至因为此事争论多次,最终我们把争论的焦点放在了健身的意义上。
有的人健身是为了减肥,有的人健身是为了塑形,有的人减肥是为了增肌,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健身的目的表面上是追求美丽,实际上都是为了健康,因为美丽只是健康的一种表现而已。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对的,目标很丰满的,但现实总是很骨感。
去年刚进入公司时,有几个同事一直在兜售他们办的健身卡,其中不乏办了都没去过的同事,如果没猜错,他们起初也是被健身馆的销售说服,有了一个强身健体的目标。如果我没有跑步,打球和徒步的习惯,我可能也会接盘他们的健身卡。
作为众多同学中唯一一个毕业后体重不增反减的特例,虽然肌肉不够硬,但还是有必要谈谈健身的个人体会。
首先,健身要有一种控制输入增加输出的意识。这种意识的源自于内驱力,更立足于自身所建立的健康观念。那些有关IT行业猝死的案例不是与我们无关的悲哀;那些频发的绝症低龄化并非个案;那些我们只能口罩出行的雾霾天,并非只有抱怨政府。健康的风险时刻存在,应对风险唯有增强自我控制的意识。什么不应该吃,什么不能多喝,怎么搭配营养丰富,这是控制饮食的自我原则。吃多了怎么办,这周运动量不达标,这些潜在的自我提醒是我们增加消耗的驱动力。
其次,健身要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健身是输入与输出的中间环节,控制入口显得尤为重要。消化系统的运行需要规律性,身体对于能量的摄取也具有规律。偶尔打乱节奏或许系统能够自我调节,但长期无规律的进食习惯必然造成系统的紊乱,这种紊乱不仅带来对器官的损伤,更严重地打乱整个代谢系统的运转。如果我们无法按照合理的膳食营养学搭配食物,那么给自己一个规律的三餐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合理的营养搭配对于健身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参照相关运动营养学的标准,科学地摄入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糖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减少糖类及脂肪的堆积。
最后,健身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身体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能最直接感知身体的变化。单次运动量多大适合自己,运动后自身的反应如何,这些状态都反馈到自身。适度地调整自己的计划,使目标的实现也具有可行性及长期性。
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愿你有限的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锻炼方式,养成伴随人生的健身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