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在望,红心向阳
——《红娃仔》世界里的乾坤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这是红军长征路上不畏艰难的真实写照。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这种延绵不绝和脉脉相传的红军精神,也在西南边陲上经历过战争洗礼和考验的山间村落的寻常百姓家里闪耀着光芒。他们跟着党和红军在一起,以红军长征的气概和精神,与日本侵略者和革命反动派长期做着斗争,他们被叫做《红娃仔》。
一百年是时光岁月中的世纪轮回,亦可能是一个民族的兴亡或崛起的转折点。中华民族在这近一百年以来的岁月有太多的哀伤,也有很多的隐忍,更有很多的成就。在一路颠簸中曲折前进,这离不开民族精神和强大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虽然这是从西方世界的德国产生和发展起来,但是在神州大地上,中国共产党把共产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让这片沉默已久的东方土地在反复的实践中熠熠生辉,而这种坚持和红光大道的成果来之不易。
就像《红娃仔》这本书中讲述的充满着强烈的革命精神的青少年,在红日初升的十万大山中,经历着湘桂会战日本军队的空袭,还有来自伪军的清乡运动之后的他们曾经变得精神涣散,甚至遇到一些进村带着枪的人都感觉来者不善,直到《红娃仔》的故事在起起伏伏和延绵不变中有了那句——“共产”并不可怕!“我”和小伙伴们沉醉在这歌声里——“星光映着汾河湾,月色迷着吕梁山,我们雄壮的民族革命队伍;走过敌人封锁线……”女“共产”的歌声实在是太好听了,我们不知不觉地跟着歌声走进了教室里,和同学们凑在一起,有些羞赧,却又兴高采烈地跟着女“共产”唱起来。唱完了,又有一个长官模样的男“共产”站到圈子里跟大家讲话:“我们这支游击队伍是为了穷人而打,我们要打倒那些反动派,让大家都过上太平日子……”男“共产”举着拳头,斗志昂扬地说着。人们一边静静地听着,一边轻轻点着头,眼里闪着从未有过的希望的光芒。就连小娃仔也眨着眼睛听得入神。”
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中,民智初开的十万大山的百姓,和背枪不欺人,唱着响亮红歌的红军们亲近地交流在一起,这就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又是星星,这就像小说文本中这些围绕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心成长起来的红娃仔一样,他们亦像星星那样闪着希望之光,恒久绵长。作者磨金梅老师以实地采访作为文本素材,结合上思本地的抗战历史的真实展示,通过并不超脱实际的艺术创作和加工,让“我”、阿爸、姐姐、大哥、盘叔、盘婶等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或者是说立于读者的心中。小说里的叙述让那个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历历在目,而并没有标明谁是红娃仔,或许是我,或许是他,或许是捧着书读的那个你。
《红娃仔》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像,更是那个时代下铮铮铁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百折不挠地抗击侵略者和压迫者的人民群众。文中有写战争的残酷,有写对压迫的抗争,更有写着对黎明的祈盼。黎明前的曙光是黑暗的,所以我们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光明。
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种节奏和定律,在高峰低谷中不断地起伏变化。《红娃仔》的故事里有平和、焦灼、跌宕与起伏,就像革命的抗争一样,有对前路在望的期望,更有红心向阳的信念!文本中最后那个场景里描述到——“大哥要归队了,我和阿妈把他送到街口。街道静谧,人们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目送着大哥离去的背影,他的头顶上方,广阔的天宇群星闪烁。我想在那遥远的天堂里,阿涛爷夫妇,还有他们的独子阿涛哥一定在微笑着注视这蓬蓬勃勃的十万大山,注视着这无边的山林里,那些活泼泼的鸟儿和野物们,还有洋溢人们欢声笑语的可爱的家园……”
前路与红心,都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那是中华民族在深重灾难之后,在百年的峥嵘岁月中披荆斩棘后迎来的幸福曙光,一个一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百姓在时光岁月里奋斗而画出的幸福同心圆。正如作者在她的手记中所说那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国家的人民只有铭记本国的历史,崇敬那些为了祖国昌盛,英勇顽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个国家才会长盛不衰。”
民族的记忆深深地镌刻在内心,民族的少年成长才会更有力量!手捧《红娃仔》,就是一次镌刻内心和获得力量的过程。征途向阳,前路有望,但愿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如沐春风。
首发于2021年4月总第65期《边海文学》P121,2022年9月再刊发于第34期《文岭》杂志P33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