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次,朋友们一起聊天。新来的朋友小萍很健谈,谈了很多关于自己孩子的事情。
我随口道:“小萍,我发现你对自己的孩子过于严格了。”
小萍说:“没有啊,我对她们一点儿都不严格。”
我说:“是吗?其实是没必要那么严格的。”
小萍说:“你一定是没有get到我的点。我脑容量很大的,一般人理解不了我。”
我说:“哦!那一定是你的表述存在问题。”
小萍说:“你说,我的表述能存在什么问题?”
……
这是一两年前的事了,我对这事还记忆犹新。我竟然被别人直言质疑脑容量不足,呵呵,笑话,我多么聪明一人,对自己的脑容量还是蛮自信的。但这个别致的说法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小萍。
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又何尝不是我批评她在先呢?她只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对我展开了攻击。在她的心中,“我脑容量很大的”——这或许是她对自己的忠实评价,就像我对自己脑容量的自信。
我貌似理性地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心中真正的想法是,我还想和她PK一下,彻底打败她(看来我还是蛮记仇的)。只是她去了另一座城市了,真是让人遗憾(有仇没法报的遗憾)!
2
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深受民众爱戴。
而当林肯还是一个年轻男孩的时候,他经常在信和诗歌中对别人大肆讽刺,还故意把这些信放在人们的必经之路上。有的人因此记恨了他一生。
当林肯成为了一名执业律师,他屡次在报纸上公开抨击对手。詹姆斯·谢尔兹因此沦为全城的笑柄,他找到林肯要求决斗。林肯虽不愿比武,但为了面子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幸好,在决斗当日,两人意欲死战的时候,他们各自的支持者及时赶到,并阻止了惨剧的发生。
这未战之战,是林肯一生中最惨痛的教训,他因此学到了为人处世的珍贵一课。从此,他几乎从未批评过任何人任何事。
美国内战期间,当民众指责节节败退的北方将领无能时,林肯一直对此保持沉默。
而当林肯夫人等人尖刻地指责南方叛军时,林肯说:“不要苛责他们。如果我们处境相同,也会做出同样的事。”
林肯对待下属,也一直秉承着“不以恶待人,以仁爱相处”的原则,即便是有人犯了明显的错误,林肯也言辞谨慎,从不大肆批评。
3
戴尔·卡内基说:“指责如同回旋镖,总会伤及自身。”
“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他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
戴尔·卡内基的话,让我幡然醒悟。
以前的我,自恃小聪明,以自己的眼光毒辣、言语犀利为傲,总爱指出别人的缺点,当别人因此感到受伤害或者进行反击时,自己反而产生一种优越感。其实,我除了让他人不快、甚至恨我,我又得到或者改变了什么呢?
当我肆意批评朋友时,我只是畅快了内心的恶,而并没有帮助朋友改变什么。
当我肆意批评家人时,更多的效果是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而于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
当我肆意批评不认识的人时,我只能得到谩骂的回复,甚至武力冲突。
在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在生活场景中,一个人在批评他人时,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他却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代表了正义,或者只为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而对于被批评的人来说,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便是监狱中关押的十恶不赦的犯人,都在试图为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寻求恰当的理由,他们更愿意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如果能去掉个人情绪的部分,对事不对人的恰当批评,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为了避免掉入情绪的陷阱,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直白地批评他人,而应该主动去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腐肉不去,新血不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批评的害处,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不再去批评别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里才可能引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对于一些人来说,我这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废话,也没有什么干货和技巧。但如有人能因此重新认识批评,此文价值已有。
我使用批评这个武器多年,也经常被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批评。我细细地体悟每次批评给我带来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影响,切身体会到批评的无益之处。现在,我愿意放下批评这个武器。
当因为我的疏忽,孩子发烧了。老公回到家,只是给我安慰,而没有任何指责。我的心里充满的是内疚和爱。
如果老公一回到家,就劈头盖脸地指责我的疏忽。我即便不跳起来和他大吵一架,趁机发泄自己的坏情绪,也会默默地在心里给他记上一笔账,把彼此的距离推得更远。
在此,必须感谢我的老公对我的体谅和包容。
我们见到更多的是,人们在为自己精确地批评而沾沾自喜,热烈地享受着批评他人带来的满足感和优越感。不管是三姑六婆地道德批判,还是网上键盘侠的肆意撒欢,不都是批评的杰出代表吗?
不得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废话满篇。
5
不批评别人,是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
自我批评和反省,是通向不批评他人的有效途径。当你批评的话语冲口而出时,不妨仔细想想你批评的动机和批评所带来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批评,是带有情绪的指责。当事情发生时,不妨自我冷静一下,去掉情绪化的部分,尽量平静的陈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去情绪化的陈述也是没有必要的。比如,我对小萍的无意识地批评。别人只是在发牢骚而已,又没有请我做陈词总结。
如果说批评他人的人,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上,那么学会自我批评的人,则把自己放在了很低的位置上。谦卑的低姿态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不批评他人,这是一个很难的技能。我想,我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它,或许需要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