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是看德平同学的读后感,使我有兴趣想看这本书,感谢德平寄书。我也是第一时间把这本书列入三月份的读书计划。去重庆的高铁上看了大半,在重庆看完整本书。作者宋怡慧老师是台湾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用27个真实的案例和自己的经历与领悟,把处于不同状况的孩子引领出来,带到读书的路上,通过书自己去寻求答案。
怡慧老师在自己大量阅读,并且去推广这样的阅读,在学生面对失败、付出、价值、爱情、友谊、人际关系、梦想、公平等人生巨大的困惑时,不是用说教,而是用同理心、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陪伴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陪孩子一起阅读,用书来疗愈心灵的痛和伤。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和欣慰,在人生的困惑阶段有人陪伴,一起去走过这段泥泞,并且和许多的好书和作者一起去分享和感同身受,这样的经历是人生的财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人生遇到这样的师者,是一大幸事!
那么人生为什么要读书?作家刘易斯说:当一个人安然囿于自己的世界,不开窗不出门,就会有个逐渐缩水的自我,那无异于坐牢的犯人。当我们阅读好书时,就会变成一千个其他的人,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一千个世界,每一本书就是一次的开窗推门,都比上一次的自我丰足一点。我想这个解释的前提是能够看书,并且能在书中体验到快乐和喜悦。并且这种快乐能够超越其他的快乐。
有智者总结快乐的三种境界:初级的快乐饱暖物欲,是肉体感知的快乐;中级快乐是琴棋书画云游四方,精神上的快乐;高级的快乐是:给予奉献不求回报,灵魂的快乐。怡慧老师提倡孩子多看书,其中有一个观点很认同,要在看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这样才能持续和长久。那么所有的选择都可以,不一定都是大家公认或者认可的,去挑选自己爱的书。正如作者所言: 书籍本来就没有孰轻孰重之分,阅读也没有从古典到现代之分,作者更没有排名好坏之分。只要让读者从文字中产生对世界的好奇,对身边人的同情,对于未知的生活有期待,都是好作品。当作家愿意在众声喧哗的年代,让读者透过他的文字聆听世界最美丽的声音,召唤一种感知自然四季的生命体验,找到心灵最纯净的那篇阅读净土,就是好作家。阅读任何一本书的快乐与感动都是等值的,那份创作心意,也是值得被每一个读者认真仔细收藏的。
另外一个收获是怡慧老师推荐了好多书,我记录下来准备慢慢去读,碰到好书就如见老友,知你的那种欣喜无以言表。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看好书,去体验快乐,顺便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