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单元考试卷,带学生分析完试卷后,我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学生一听,都竖起耳朵来听。我说晚上给你们的家长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结合这次试卷和最近一段时间你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写一个详细的试卷分析,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学生一听是给家长布置作业,一个个都在下面偷着乐。我说明天交上来就会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这项任务完成得好,成绩靠后的孩子,家长交上来的作业只是寥寥几个字,甚至是只签个大名。你们信不信?有人说信,有人摇头。
今天一早班干部就把家长写的东西都收上来了。毫无悬念,和我预料中的一样。
这些年最大的感触就是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优秀的家长。很多人总在羡慕别人的孩子如何优秀,殊不知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家长背后的默默付出。有些家长或许会觉得,我当初费尽力气把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不就是指望老师了吗?跟家长有什么关系呢?确实,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比如,老师白天讲的内容,负责任的家长回家会引导孩子复习,发现孩子掌握不好的东西会及时辅导;不负责任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说对孩子的学习仅限于签字,压根不知道孩子在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那试想一下,同在一个班,一段时间后,孩子之间的差距是不是就出来呢了?
昨天晚上收到一个家长发的消息,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还是这么差?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真的无从回答。教育孩子不是使蛮力,不是付出的多就一定有收获。教育孩子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如果我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方法不当,付出的越多,离成功就越远。家长一定要走在孩子的前面,对孩子的教育既要有高瞻远瞩的长远规划,又要有中短期的踮起脚可以碰触到的目标,并且还要有扎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只有这样,家长的付出才是有效的。如果家长走在了孩子的后面,出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最终就是碌而无功。
很多家长一味地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好像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摊上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孩子也由此成了家庭矛盾的根源。可是细想,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这么顽劣吗?肯定不是。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曾经被父母小心地捧在怀里,我们会用充满爱怜的眼神看着眼前这软软糯糯的一团,心里会把所有美好的词都搜刮一遍,来形容他们。心中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甚至会默默地想,今生今世一定要对这个孩子好,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才......
可是,为什么孩子越大,身上的毛病越多呢?我们会问,原来那个可爱的孩子哪去了?他这一身的毛病都是哪来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问题时,先不要着急去咆哮,首先反思一下问题的根源,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想办法去改正。家长改变了,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差距从一入学的时候已经很明显了,刚入学孩子之间的差距抛开智力因素,说到底更多地反映出家庭教育之间的差距。如果父母没有看到这种差距,没有觉悟,没有想着去改变,那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
学前家长注重学习习惯培养的孩子,一开学就能进入状态,能够明白自己到学校是干什么的,对知识有种敬畏感,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反之,有些孩子就像散养已久的羊,一下把他们关到羊圈里,他们一开始会迷茫,不清楚自己来干什么,再后来就是抗争,试图摆脱学校的环境,最终孩子疲惫不堪,家长也心力交瘁。
有些孩子学前已经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到了学校开始学拼音、认字的时候孩子很快出现了识字的爆发期,瞬间识字量大量提升,扫清了阅读上的障碍,能够很快进入自主阅读。这样的孩子阅读量也越来越大,理解能力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快。那些在学前压根不知道阅读为何物,或者说有一搭没一搭听了点故事的孩子,在学习上专注力不够,无法静下来听讲。因为学前陪伴他们的,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有电视。那上了学,坐到教室听讲,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蹲监狱。因为学前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好,对看书不感兴趣,长此下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直接影响到孩子各科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和运用的过程,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离不开家庭。
这几年遇到了各色的家长。有一类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是干咋呼,没有实际行动。明明知道孩子身上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有痛下决心去帮助孩子改正,甚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却企望给孩子指出问题所在,孩子就能自动修正。可是几年过去了,孩子身上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有一类家长,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去帮孩子去改正,只是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通过一次谈话帮他彻底改变孩子,这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人比家长更舍得在自己孩子身上付出,家长都不愿意做,又怎能寄希望于别人呢?再好的办法也需要有人去落实,否则都是空谈。还有一类家长,孩子一考差,就问老师怎么办,该怎么办?可是当老师给了各种可行的办法后,家长又是各种理由。他们不是来讨方法的,是想来讨一粒仙丹回去给孩子吃的,希望吃了仙丹,孩子瞬间脱胎换骨。孩子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想做,又怎能指望一树花开呢?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每一个孩子的处事方法、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映射着家长的影子。家长见人不打招呼,那也不要怪孩子没有礼貌;家长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一种认真的态度,那也不要责怪孩子对学习抱有应付的态度了;家长对自己没有多少要求,混一天是一天,那也不要指望孩子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很多人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总在说静待花开,可是忽略了一个前提——辛勤耕耘。如果没有春天时汗水的浇灌,又怎能迎来秋天的硕果累累呢?
父母是一个职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迭,才能应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我们变成了最好的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