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作业写到敬子老师的整理归纳课第一课今天第二讲:区分物品的价值属性
了解物品的价值属性,可以更深地看到物品跟我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做更快更好的整理决策。
在整理收纳领域,把物品按照价值属性分成五种:资产类物品、消耗品、存储品、工具和精神类物品
在你家里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必然是这五种属性之一,或者是同时兼具两到三个属性。
第一种,资产类物品。
经过了时间的流逝,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能够保值和增值的东西。
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保值增值的呢?
一般人家认为的资产类物品,经常是包括房产证、贵重金属、理财产品、收藏品等。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和所有的收藏品都是资产,你要看这个东西能不能真的保值增值。
对于资产类物品,应当怎么整理呢?
很多人会觉得,为了防贼,应该把它们分头藏在家里各个隐秘角落。
其实,恰恰是要集中管理。可以找一个保险箱,把它集中存储起来。
这样你会更加地清楚家庭当中真正扛得过时间,抗得过通货膨胀的物品究竟是哪些,只有对自己的资产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安排资产的增值。
第二种,消耗品。
平时除了一般的日用品,衣服,家里经常使用的大件电器也都是消耗品。
那么对于消耗品你应当怎么整理呢?
1. 快进快出。它的使用周期到了,就要主动处理主动淘汰,不要留在家里。
2. 在购物的时候对于消耗品要主动地意识到它的时间周期。
第三种,存储品。
超过日常使用量的东西。
对于存储品你应当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健康存储,不因为打折和不安全感就囤货。
你如果留心观察一下生活就会发现,现在是周周都在减价,时时都在做活动,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便宜就购买全年份的东西。
这些多购买的东西,超量的东西,它会长期占据你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你便宜的那一点点,价格并不划算。
同时因为电商和便利店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购物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方便,不够的时候再补货是很方便的,不要因为恐慌就过度存储。
现在房价很贵,把你家当成商家的仓库,你就亏大了。
第三种,存储品。
超过日常使用量的东西。
生活中,什么样的东西是存储品呢?
一般人在生活中很少就着自己的使用量,刚刚好就买那么多,你不会买一个卷纸,你会买一提卷纸,你也可能不会买一瓶洗衣液,而是买了家庭装套装。
对于存储品你应当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健康存储,不因为打折和不安全感就囤货。
你如果留心观察一下生活就会发现,现在是周周都在减价,时时都在做活动,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便宜就购买全年份的东西。
这些多购买的东西,超量的东西,它会长期占据你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你便宜的那一点点,价格并不划算。
同时因为电商和便利店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购物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方便,不够的时候再补货是很方便的,不要因为恐慌就过度存储。
现在房价很贵,把你家当成商家的仓库,你就亏大了。
第四种,工具。
具有突出的功能性的物品。
什么样的东西是工具呢?
跟日常理解的笤帚、簸箕、螺丝刀不同,它的使用功能非常突出。
比如还包括衣物里面普通的袜子、保暖的秋裤等都是具有工具性质的衣物;书里面你会有一些工具书;厨房、浴室里面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使用功能非常突出的。
对于工具应当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花钱买好工具,不因为免费白拿不好用的工具。
第五种,精神类物品。
对于人们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功能本身,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东西。
生活中,什么样的东西是精神类物品呢?
1. 书籍、音像制品等文化物品。
2. 给生活增加气氛的香薰、蜡烛、抱枕等,还有给你带来居家舒适感的居家服。
3. 关键场合帮你提振信心的特殊物品或衣服、珠宝饰品、女性的彩妆等等,都蕴含着人们的精神满足感。
精神类物品你应当怎么整理呢?
不要以实际上坏没坏作为标准,而要以能不能满足你的精神需求,作为淘汰的标准。
当这件物品不再满足你精神需求的时候,就是淘汰的时候。
如果你看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里面的焦虑,你也可以放松一些,不要被新鲜玩意儿无意识地绑架,让物质变成自己的精神枷锁。
课程总结:资产类物品要集中保存,消耗品要快进快出不留恋,存储品要健康存储不囤货,工具要花钱买趁手的用,精神类物品在不能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候,要淘汰不要纠结。
ps:以上是敬子老师归纳课里第二讲内容,我只是做了一点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