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这上面的字”。这是父亲在农村务农时最常对我说的话。
父亲也曾去过学堂,那时村中就有学堂,离家不远的距离,每天也按时上下课,可后来怎么不读了,父亲也曾对我说过,不到几周的学校生活称不上厌学,只是另有其它原因吧。
小时候,我不喜欢读书,或许是离学校太近,没有外地自己奋斗的学习兴趣,又或许是从小就没有几本书可供我来读。父亲没有打过我,只是在成绩出来后唠叨几句“好好学习,你看我,现在做农活都要识字,不识字,将来会吃大亏的”。也和我讲着听到的故事,东村的一文盲打药除虫,可不识字,错用成除草剂,结果辛苦半年,庄稼全部枯萎死亡,颗粒无收。也懂得父亲的“好好学习、识字”。时代太快,人人都识字的时代里,父亲的苦衷是一辈子的等待。
以前也多次和父亲讲,每天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识得一两个常用字,日久便识的多了。或许脱离文盲的行列,去外地也可以顺利地买到车票。父亲羞涩地拒绝,或许因为觉得没有时间、没有必要来识字,又或许是觉得年纪大了,也记不太多了。最后也没有开始识字。作为儿子很是遗憾,不能耐下性子教父亲识字。
现在来了外地读大学,回家次数越来越少,留在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平时想家便只有多打几通电话吧,可父亲越来越的从一个仅识得自己名字的文盲,变得可以识得我的名字,每次通电话父亲都一口叫出我的乳名,我也问父亲,怎么就认定这通电话是我打来的,父亲笑着回,认识了。嗯,认识了,我高兴着。每次通电话父亲都会说“怎么又有时间了”,我想在忙的学习想家时也总会有时间吧,可我也不单是想家,更多的是和父亲交流。了解父亲的生活,也让家人放心地了解我的生活。
去年的国际展会上我有幸准许参观,琳琅满目的科技前沿产品,特别的我注意到一件小产品,一支笔,一支从前父亲提到过的笔,功能竟和父亲所说的那么契合,可我只是觉得惋惜,父亲若那是拥有知识,并坚持下去,很可能今天在这的便是父亲了。也是在那次展会上有的产品也和父亲说的发明制造很是相似。展会结束后我便给父亲打一通电话,告诉父亲那曾经的想法已经被别人实现了,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点头欣喜。我明白,那是父亲的一个小小的梦想,即使不是自己亲手产品化了,却也欣喜。
渐渐的我发现父亲是个有头脑、有思想的文盲,很多想法也不算作过时,知识在这个近似“文盲上街,人人闭门”的时代,一个文盲又能做点怎样的创意产品呢?
有时我也常想,父亲倘若当初固执的读下去,会不会也和普通有学历的知识分子一样,至少不会担心日常生活的文字说明,各种电子产品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又加之自己的想法,定会改变命运吧。可一个从小就做农活撑起一个家的父亲,又怎能抗拒挣扎,来向上帝讨来点知识缤纷生活呢。
或许每一个父亲没有完成的梦想,总会交付孩子们去实现吧。而处在另一座城市里,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学校举办创新创业、挑战杯等比赛,和父亲谈了许多,最终决定作为参赛者提交作品。也在前些天一次市创业沙拉中作为24名点子发起人之一参与其中,都与父亲讲其中的奥妙,从想法到最初的项目,由设计、团队、市场、竞品等分析、路演等组成,而我像极了一座桥梁,通过这样给父亲传递着一些新思想、源动力。而自己也规划自己的定位。
我时常思考,为什么父亲偏偏是个文盲,当然这没有丝毫的嫌弃,又庆幸,父亲是个有想法、有思想的人。只是二者距离太远,不能强求。
父亲的故事还有很多,待我翻开父亲这厚重的人生,一一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