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和桥高级中学,对于这样的一个省重点高中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只知道在初中择校学校选择部分学生去参观的时候他们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发了一个小礼品,还有三个橘子,我记得很清楚,每人三个,橘子很甜.
初中升高中相比于小升初,我的择校问曾经在某些时间成了我们家全家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自然大多数事情一旦发生分歧都可以分为两派.支持派跟反对派.一派是以我外公为代表,那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好人的校长在我们家有很大的发言权.他的观点是考职业中学,理由是学一门技术好找工作,女子不才便是德.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反派.我的名字也是沿用了他的思路.套了当时很有名的一个越剧演员的名字.不知道当时他是什么样一个想法可能是希望我跟她一样有自己的成就,我的母亲更是不知道出于对父亲的敬重还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反正我是四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尊崇外公的意愿没有改名字.另一派是我的母亲还有我三年的班主任,她们的想法是让我考高中,觉得女孩子跟男孩子是同样的,多读书肯定是好的,况且是有这样的能力的.
最后显然我是考进去了,而且超过了20分,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的母亲是欣慰的.且不管是狗屎运还好,还是实力所然也罢,我更加愿意说我是因为吃了人家的橘子所以去还债去了.
三年开始离开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是什么因素,我一直是一个喜欢陌生环境的女子,因为陌生,所以有勇气。可能是讨厌小的时候自己那种因为所谓的懂事而被莫名其妙的定型,但是而不得不按照他们所谓懂事的方式去做,我想我是讨厌的,就像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我得官方的去说一些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么想的话,陌生的环境多好,没人可以定型我,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发挥。
高一的时候是辉煌的,说惯性也好,说自己有那个基础也有,或者套用老班的话真的有所谓的天道酬勤,那一年我是硕果累累,在学校杂志上发表文章,组织学校大小班会活动,拿三好学生,除物理之外各门成绩都很优秀
但是这样的一个时间并不长,高二的时候青春期的叛逆就开始滋生,开始看韩寒,看郭敬明,看安妮宝贝,开始思考所谓的人生,人生的价值意义,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只是开始写日记,写自传,写一些不知道所谓的东西。那个时候的作文也开始变得很随性,现在想来,17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我怎么就写得出花非花,物非物这样的作文,后来因为无意间母亲看见了我日记本上想死的想法开始召开很严肃的家庭大会,一向不习惯抱我哪怕只是牵手,不习惯说爸爸爱你之类的话的父亲说了很多很多话,我忘记话的内容了,反正就从头哭到尾,结果是母亲开始在外面找房子陪读,我开始住到了外面。那个时候就是不停的写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那是个没有网络的世界,我开始向各个地方写信,抓住每一个笔友信息,开始想那些骗子杂志社投稿,常常跟一个叫季春的南通大学地理系的男生写信,他的字写的很美,他总是让我好好学习,我把我的第一份自传也是唯一一份给了他,还留了我们家的电话,但是他却忘记找我了,或许他觉得那只是一个高二的小女子在乱涂乱写。
我现在在来分析那段日子,是什么让我的情绪莫名其妙的无礼化,是什么让我变的那么歇斯底里,那么爱哭.是因为当时对于自己的不自信么?还是因为对于未来的迷茫的后怕,以至于我会那么逃避萎缩,开始藐视人生,貌似一切,觉得任何一切都没有意义.我没有找到确切的理由,但是得承认这样的一个经历确确实实存在了.
高三的时候没有多大的记忆,只是那个房子常常让我觉得压力,压抑的透不过气,我人生体重的那个极限也都在那个房子得以实现,刚开始的水土不服一下降到了92斤,后来每天回家吃泡面有长到了102,每次晚自习回家走路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的哭,那是真的莫名其妙毫无理由。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我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但是觉得高中三年很值得,现在回顾起来也是,一来那些不是很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二来交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我的同桌。那是一个我喜爱的女子。在她身上我看的是张力,看的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甚至我觉得她在某些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影响,那么日子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
我们一起去做一些大家共同爱好的事情,然后又彼此给对方空间去做各自喜欢做的事情,一起讨论人生,讨论某个书,某个作家,某首歌,某段广播.然后又各自写着自己爱好的东西.
我们一起疯狂的看蓝色生死恋,一起看智力直通车,一起去学校的枫树下捡叶子然后派发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写各自的心情.
我们一起主持晚会,一起做很多游戏,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另外一个男子就是小彭.那个高大,清秀,会画画的男生.
我说小彭,我得承认我们的关系是暧昧的,但是也仅仅是暧昧而已.
这个在后来上大学之后我们保持了四年的书信往来.这是唯一一个坚持了四年的事情.
他会时不时的发短信来礼节性的问”丫头,心情可好?’我总是质疑我有那么歇斯底里么?
他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大洋百货选衣服,然后把照片拍下来让我定主意.
他会给我挑选围巾,并且细心的检查上面的每一个瑕疵,然后在考虑是要让我彻底的变成黑巧克力还是黑白巧克力.
他会嘲笑我的画,说我还是三岁的水平,然后在圣诞节的时候给我他亲自画的漫画作为圣诞礼物.
他会带我参加他们学校的舞会,尽管180跟158跳华尔滋会很荒唐,但是我们照跳不误.
对于那些个在高中的老师唯一的感觉就是很有钱,几乎哪些有语文老师跟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跟英语老师,体育老师跟体育老师,政治老师跟政治老师组合的家庭,家家户户都是别墅.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带我两个班主任,A老师和B老师,我想印象深刻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恰恰因为他们个性相反吧.
A老师他的个性跟他的长相一样,很大大咧咧不居小节,让人觉得很舒服.
这个教我们地理的男人总是在他的地理课上给我上班会课.或者就是直接带我们去公园玩.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成绩,我们的成绩总是年级第一.
他的原则是小事不管,但是一旦有原则性的问题就是要求严格.对于这样的男人我是欣赏的.
B老师是喜欢事事管的老师,长的很白净,长个书生.或许天生就是弄文字的人.
第一天他让我做语文课代表,并且连哄带骗的进了文学社.我想当初我是反感的.我讨厌他每天早上一来就象个男保姆拿着个鸡毛掸开始扫窗台.他的女孩子吃苹果应该切成块我更是无法理解.
但是后来最我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我居然发现我不反感他了.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我相信了日久生情之说.某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高中三年,匆匆的结尾.来没来得及穿插感情,大学就这么毫无预兆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