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爱的人儿呢?我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几乎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疑难,当然,人物的性格与品质在这里也可窥见一斑。要论这本书中最可爱的人,有人说是史湘云,我更看好林黛玉。她活得诗性而灵动,坦率又真诚。且不说那些葬花、写诗、闹小性儿的事迹,单列一些日常生活来看,有一次,林黛玉离开潇湘馆,那个时候还跟宝玉生着气,然而作为一个诗化的存在,她的艺术化的生活浸染在无意识层面。她一边走,一边嘱咐紫鹃说:“你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我真的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多美好的女子,她气呼呼的,却依然用最敏锐而柔善的心去感受和热爱着自然。再比如,端午节看到宝玉和袭人在吵架,晴雯哭着出去,黛玉袅袅走来看见了嗤笑说:“大节下,怎么好好儿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语逗笑两人,既缓解了撞见别人吵架的尴尬,也同时纾解了二人的急怒,可爱至极。再如:看到宝钗和薛姨妈撒娇一阵羡慕,薛姨妈要认黛玉做干女儿,她便一心认了这妈妈,宝钗差人每日送燕窝与她养病,便感念宝钗的真心,从此卸了对她的猜疑。这几件事,大概也能勾画一个活生生的林妹妹出来,一个让人心生怜爱的姑娘。
我之前一直被师姐问着:活着为了什么。
这真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再没有什么话题能像这个问题一样贯穿古今中外。中国人,或者说亚洲人,于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实质上的差异,中国自古是崇尚“牺牲”精神的(集体主义),西方是崇尚“自我”的(个人主义),原因不一而论,说是农作物作业方式(西方以小麦播撒为主,一个人即可完成;亚洲地区以种植水稻,集体劳作为主)导致,或说是思维方式、教育方式的传承导致,没有深究,到底与我们,也不甚重要。但是,活着为了什么,真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面临的日常性的重大哲学问题,不管你是贩夫走卒目不识丁,还是达官显贵学富五车,生与死的公平性导致了这个问题的永久性。
我这阵子觉得活着没意思,是因为困厄在没有积蓄还要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买房的困境里,师姐觉得活着没意思,是因为困厄在找工作换环境与父母意见不合的困境里,我闺蜜跟我感叹没意思是因为困厄在没有心仪之人谈一场梦想之恋的困境里……推演而知,我们总在面临无可奈何的困境时,深感活着没意思。
我前阵子读李斯,年轻时做一介郡小吏,安安稳稳,某一日看到在厕所吃便便的落荒而逃的老鼠和在米仓吃的肚大臀圆优哉游哉的老鼠,心生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我想他那时候一定也问过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所以才下定决心抛弃过往,拜师学术。即使后来在丞相府门前沦为乞丐一般逡巡三月而不得见,却也未曾卷铺盖卷儿回老家。李斯是一个传奇,传奇的铸就自然有常人无法理解的苦楚,他的计谋倒还其次,所谓坚毅、隐忍的能力真令人叹为观止。
我既喜欢黛玉,也同样喜欢李斯。要么如前者一般灵动可爱,要么像后者一样坚强。人生可以像李斯那样,为着某个目标至死不渝。也可像黛玉那样,至纯至净地享受这自然,快乐着快乐,悲伤着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