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据工作需要,我奔波在繁华喧闹的城市,当然,在奔波的途中,也会穿越乡村田野,从这种转换中,我有时会有某种穿越感。
原本,我们都是来自田野的人群,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用水泥固化了田野,并在良田上建筑了遮天蔽日的高楼,在拥挤的城市里,我们开设了各种服务项目,召集着一批服务对象。
农村,我们交换的东西很有限,也很单纯,汗水交换收成,收成交换生活需要的一点费用;而城市,更加多元细化,各种各样的交换在市里面传递,等价交换。
每当我走进城市深处,看到高楼林立,我就在想,这个城市都容纳着哪些有梦的人,他们在追逐什么,我想,每一个脱离农田,来城市打拼的人,都是有梦的人,他们的梦,就想着在拥挤的人群中,在林立的高楼里,有一个自己的立足之地,本来他在天阔地博的环境中成长,自由放逸,为什么放弃这种舒适,把自己委屈在那个狭小的空间,把自己置身在空中?
我想了很久,因为人,作为一个城市,越发达,越繁荣的城市,它里面一定有一群非常优秀的人,正如一句俗话讲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所向往的高度,就是城市繁华的程度,一个城市繁华的程度,决定着这里面有最好的教育,医疗,人才,我想:这些才是一个城市吸引人的地方,而不是高楼和繁华。
高楼为的是让更多优秀的人拥进这个城市,有扎根的地方;繁华,是这个城市奖励这些有才华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城市作出的贡献,享受这个城市给他带来的烟火,让他更有归宿感。
田野里,有我们祖先流下的汗水和创造的文化,滋养着我们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情感,你比如唐诗宋词,通过诗人富有情感、精妙绝伦的语言天赋,把大自然的美妙通过文字呈现在你的面前。
你比如王维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论你在烟雨江南,还是身处其景,都会从他的语言里感受到大漠的雄浑苍茫,感受到大漠的辽远壮阔。在言物壮志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历史遗迹的消失,让我们知道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看到这个环境,用怎样的笔触来刻画眼前的景物,从景物中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等等。
文字不仅仅留下了古人的喜怒哀乐,还把几千年前的大自然也给我们后代深深的刻了进去,无论我们身处多少年,都知道诗人笔下的自然是一个什么样?有些场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消失了,破坏了,没有了山,没有了树,没有了小桥流水,但当我们读到诗人曾对这个地方进行刻画和描写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诗人对这个地方的触景生情,想起他在诗中的描述。
现实中的场景,也许惨不忍睹,也许更加秀美,无论如何,面对大自然,我们都会有着别样的人文情怀。
正如刘禹锡写的《陋室铭》一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个城市也是一样,我们不在乎它外表多么富丽堂皇,而是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是否遵纪守法,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看这个城市的执政者是否清廉从政,海纳百川,广纳贤才;这个城市的教育是否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医疗是否拯救垂死的生命;学者是否正直敢讲真话等等。
一座城市,我不在乎它外表是暴发户镶金牙,而在乎它里面真正的文化和特色;还有这座城市给每一个经过这座城市留给别人对它的印象:包容还是排外,守法还是充满了欺诈?
我对一座城市的期待,正如刘禹锡对山和水的期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