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种荡气回肠之感。是为好得缺乏人性的刘峰晚景凄惨而叹息吗?是为那一晃几十年的时光就流逝了而伤感吗?亦或是因为在这浮躁而焦虑的生活中找不到安全感而茫然?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在那个把背叛当正义的时代,在那个混账年龄,一个个看似遥远得发生在上辈子的悲剧延续到了这辈子。
刘峰是在一群女兵住在危楼里,当红楼腐朽加剧,颓塌提速时女兵异口同声呼喊:谁去找刘峰?里出场的,是以一个随叫随到,鞍前马后的雷锋形象开篇的。
他热心的为大家跑前跑后,为此电工木工手工他都会,哪怕是从被絮里找针这种事,他都包揽了来,所有的敲敲打打,修理改善等无数不重要的小事,让他这个自知不重要的人在大家当中重要起来。或许是他天性使然,或许是他想借着为大家做的这些事,让自己变得跟大家一样的平等,心理上的平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天然无公害的。
这在当时其实就是一种上进,超越自己的上进,做能做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以一种安全到无可挑剔的方式,毕竟,谁会讨厌雷锋呢?
但是,太好的人,好的没有人性的人,会由于人性的局限,在新的黑暗潜流里,让人觉得不真实,他只适合活在神龛里,一旦有了自己的私欲,从画像上从大理石雕塑基座上下来,大家就觉得失望透顶,用严歌苓的词来表述,就是:惊怵,幻灭,恶心,辜负。
好在,终究还是有人懂得他的好。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她就是何小曼。
同时那个年代活在苦难里的人,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历过最爱她的父亲去世,然后以拖油瓶的身份跟着母亲寄生在何厅长家,受到那个没有她容身之地的家里所有的人的嫌弃,甚至包括她那曾经爱过她的母亲。好不容易从那个冰冷的家逃离到文工团,却依然受着其他条件更优越的女兵的排挤,围攻。
刘峰用他那善良的天性背叛了集体,在排练厅当一群男子说小曼“馊,臭”的时候,他给了她一记触摸,从那开始,从那开始,何小曼把这感情在心理长久的酝酿成诗从刘峰被逐出红楼,临行前的送别,到何小曼精神分裂,刘峰两次到看望过她。然后是两人的互相通信,到何小曼去海南看刘峰,还有那个晚上,去边境祭奠牺牲战友的那夜,那个吻,还有最终都没有实现的肌肤之亲。
以及第一个知道刘峰得了绝症的时候,把刘峰借来,悉心照顾的那整整三年,是替曾经消费了刘峰善意欠着刘峰情分的人还情,也是为了自己想跟他在一起的夙愿。
严歌苓对刘峰的评价最是中肯“那个能工巧匠的刘峰,那个翻绝活跟头的刘峰,那个情操人品高贵如圣徒的刘峰,那个旷世情种的刘峰都被埋没于平凡中”他对于那个他想拼命去爱,去保护的林丁丁带给他的伤害,甚至改写了他的命运。却最终也没有多少的恨与抱怨。
他在人生最后的那段时间对林丁丁的淡然,与何小曼的相濡以沫但也始终保持对爱的不亵渎。而何小曼却用几十年明白了她只能爱这个善良过剩的刘峰。最后那退却激情的温情,来的比较晚,但到底还是来了。
这就是刘峰的一生,也就是何小曼的一生。两个不曾被善待的人善待着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