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我们来说说,孩子为什么会突然骂人。
荣荣并不调皮,事实上很温和,但有时候也会骂人,比如有一次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撞了他,他就特别生气,嘴里嘀嘀咕咕骂了半天。
最让爸妈不能容忍的是,他还会骂长辈。
有一天他因为要穿黑色的外套,奶奶给拿成了红色的,他就把外套扔地上,狠狠地说‘混蛋!’
妈妈很困惑:“我们家里大人没有说脏话的习惯。以前也没见他说过。我纳闷会不会是在幼儿园受了同学影响?
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孩子情急之下冒出来的词语很可能特别挑战父母的承受力。
但如果冷静分析,我们看见的不应该只是一个没礼貌的孩子,而是他在骂人时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
我从荣荣妈妈那了解了更多关于他的事。原来,他正在面对的两个“变化”值得注意。
一个是换了幼儿园。因为住址改变,荣荣也跟着换了新的幼儿园。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学习环境都有很大改变,这让他有些不适应。
第二是小妹妹的出生。荣荣的妈妈上个月刚生了小妹妹,家里各种忙乱。现在基本由爸爸负责陪荣荣,妈妈和奶奶照顾小宝宝。
无论是学校环境变化,还是小妹妹的到来,对孩子来说,都不容易应对。更何况荣荣一向被大人默认为是安静懂事的孩子。他的情绪,更容易被忽略。
挫败感和焦虑一直在积累,迟早需要一个出口。当他把外套扔在地上,大喊“混蛋”的时候,他想说的可能是:为什么我那么小的要求都不能被满足?为什么你们对我和从前不一样了?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脆弱,孩子其实是在用语言暴力为自己搭建保护区。
就像育儿经典《游戏力》中劳伦斯·科恩说的那样:孩子在感到危险或无助时,就会把愤怒和不信任的反应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这也是荣荣为什么会骂奶奶的原因。
知道了孩子骂人的心理原因,那我们怎么帮孩子调节情绪呢?
相比哭泣,应对孩子发脾气更困难,而且孩子骂人,更容易激起父母自己的对抗情绪。
所以,虽然生气,但父母还是先深呼吸,调整好状态,陪在孩子身边,給他一个发泄的机会。
等孩子平静之后,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生气。我明白你的感受。”
和孩子共情,父母有两个细节要注意:
第一,“身”和“心”都要真诚
只是嘴上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心里却在想“怎么这么点儿小事就生气呢”,这样的共情不仅没用,甚至有副作用。
因为有时候“非语言信息”的力量远比我们说了什么更重要。孩子会敏锐地从我们的语调、目光、表情和肢体语言感受到我们真正的态度。
第二,现在不要说“但是……”
最好不要在“我知道你很生气”之后来一句:“但是……”(“但是骂人很不礼貌”“但是再怎么生气,也不能说脏话啊”)
在孩子情绪还不稳定的阶段,这样做只会激起他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放松下来,再说“但是……”也不迟,比如理智地和孩子讨论骂人的问题,某些词语会给别人怎样的感受,能不能找到更适合的表达的方法,而不是一番说教。
最后我们还是用《游戏力》里的话来总结下应对孩子愤怒的过程吧。
“当孩子脱缰的言行被你的温和阻止后,那你将换来孩子的眼泪和追诉,以及理性的讨论和分享:在刚才的怒骂和暴力之下,到底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