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为店里确实是没地方放;再加上我们也是为了视觉效果更好一点,夏天能多卖点饮料。所以,最近这几年,我们店里用来冰镇饮料的透明双开门展示柜,一直都是靠近店门、面朝店外摆放的。与我们同样靠左摆放的收银台,正好呈一个90度的角。右边依墙而立的则是我们的饮料货架,两者之间就隔着一条方便进出的过道。当然了,正是因为这种摆放方式,让展示柜前面的区域成为了我们的视线盲区。
事实上,自从我们将展示柜这样摆放之后。就有不少人问过我们:将冰柜这么摆放就不怕有人偷饮料吗?说实话,他们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不是没想到过。但一想到最贵的饮料也就8块钱一瓶,更何况现在的人普遍素质高、也不缺钱。不大可能会为几块钱的东西去偷的。所以,每当有人这么问我的时候,我总是笑着回答道:总的来说还是好人多。再说了,现在谁还会为几块钱的东西去偷哦?不过,现在我要撤回这番话了。因为我发现我之前在说这话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叫“量”的字,和一个叫“人性”的东西。
那是前天上午十点多钟的时候。一社区团购的业务员--小龚,来店里例行拜访。正当我和小龚在收银台旁聊着天呢!无意间,我竟从我们斜对面饮料货架上的镜子里(注:前几年装修时,为了摆放饮料的地方看起来更敞亮一点。所以,饮料货架的背板上我们都加装了一面镜子),看到展示柜前有一个人,正往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篓里放着什么,边放还边抬头看向我们隔壁的牛杂面馆。
由于我当时是坐着的,并没看清楚那人往车篓里放的是什么。所以,一开始我还在想:那人可能是隔壁牛杂家来的亲戚。既然是亲戚,牛杂家给点什么东西给那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我虽然是这么想的,但还是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要说这不站起来还好,一站起来还真有意外发现:因为我从镜子里看到,那人正往车篓里放的东西里。其中有两个红色和一个黄色的罐装东西,让我觉得格外眼熟。等我仔细再一看:那不是我们店里卖得两种罐装啤酒吗?
一想到这,我连忙走了出去。直到出来,我才发现那人不仅仅只拿了三罐啤酒,还拿了一罐红牛和一瓶咖啡。一看这架势,我忙叫住已经装好东西,准备骑车走的那个人。问他:你拿的那些东西是怎么回事?见我这么问,那人倒是一点都不慌,说那些都是他买的。说实话,他的这句话一说出口,我就基本可以断定:那些东西就是他从我们家的展示柜里偷拿的。因为他拿的那两种啤酒,都是我从附近一家网上超市上薅羊毛薅的。就连该啤酒的厂家业务员来店里看到了,也都说没见过这两种啤酒。别家有卖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再说我一上午还没卖出过一罐啤酒呢!
虽然明知那人撒谎了,但我并没有第一时间戳穿他。而是继续问道:既然是买的,那你这些东西都付过钱了没有?一听我这么问,那人大概也觉察出我可能知道点什么。连忙将已经放在了车篓里的三罐啤酒和一罐红牛又拿了出来。并对我说道:“你算一下,看一共多少钱?”
虽然明知道那人这玩的是:没被人发现就偷,被人发现了就买的套路。但毕竟他人还没走,他也完全可以改口说他只是忘记付款了。所以,一想到这我也决定退一步。
只是,当我要拿出车篓里的那瓶咖啡一起算账时。那人却说那瓶咖啡,是他在另外一家便利店里买的。他这个时候还这么说,我自然是不相信的。而证明这瓶咖啡到底是不是他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他的那瓶咖啡,和我们展示柜里的咖啡比对生产信息。
于是,我便拿着他的那瓶咖啡和我冰箱里的咖啡比对了起来。一比对,两瓶咖啡生产信息完全一致。到底是心虚,一听到我问:你的这瓶咖啡怎么和我卖的咖啡一模一样呢?那人连忙改口说道:算了算了,那瓶咖啡我不要了。你给我算一下这几罐啤酒和红牛一共是多少钱吧?
既然人家都说要买了,我自然不好再说些什么。再说了,这东西卖给谁不是卖呢?当然,最后为了起到震慑作用,让那小偷不再“惦记”我们店。趁他结账的功夫,我特地将在里屋忙活的老公叫了出来,让他们互相认了一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