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熊猫书院阅读《拖延心理学》,觉得收获蛮大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知识只是一个输入,把对看本书过后的感想写下来是一种输出,不要求自己掌握的很好,很多。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严重的拖延者,并不知道拖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读过后使我明白了拖延是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人人都有拖延的心理,无论智商的高低。
1.完美主义,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如果做不到更好,没有做准备,会拖延不做。
例如我在以前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期待自己要写得很好,写一篇特别棒的毕业设计,但是去查找资料,以及问了老师,朋友,还是迟迟下不了笔,而且也不懂,认为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拖延到上交的日期,请假来去完成,还是没能完成。
在一次举行小组会议的时候,还有一天就到周五了,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又想到很多小伙伴不来参与这样的问题,就想推迟到星期天。觉察到了自己这样不对,于是就调整过来,先完成再完美,最终在星期五早上顺利举办了小组会议。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在做一件又一件事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允许不完美,让自己有一个学习和历练的机会。
2.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言谈,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自己在找对象的过程中,和异性朋友的交谈,总是担心自己说的不好,准备的不够完善,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不主动联系,不主动邀约见面,当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冷淡,会刻意疏远,要等到感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才敢行动,这是一种特别被动的心态。所以说积极的人更容易谈恋爱,积极的人不断寻找机会,去表达,去了解,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点,相信别人暂时不理自己,很可能是对自己不够了解。
不想被控制,不愿服从别人的安排
这点在工作中,特别明显,如上级给自己安排的任务,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就容易拖延不做,然后就忘记了。不想总是那么顺从领导的安排,认为按时做好,以及提前完成,领导会给自己安排更多事情,会使自己越来越忙,而故意拖延不做,推迟完成,给领导一种没完成的假象。
如何克服拖延?
作者提出要多运动,如跑步,是可以锻炼克服拖延的;同时还有和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让自己保持好的心境;最让我深刻的是,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可做到的目标,如我的90天目标,每天早上阅读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