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叶永烈

     

  今年五月十五日,是我国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逝世五周年祭日。(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

        我和叶永烈先生有过多次交往,听过他的科普讲座,亦受过他惠赠的签名本。最后一次是十余年前和一位档案馆的同学同去叶府拜访。

    叶家在天钥桥路近南丹东路,一条弄堂的尽头,是一幢带电梯的多层建筑的顶层,复式建筑,面积很大。拜访期间大家相谈甚欢,访者问的多,先生妙答也多。谈笑风生,气氛轻松。说到自己如何写作时,他说一天常常会超过十小时,甚至更多。说着说着叶先生拿出了两个塑料箩筐,它们就像我们儿时曾用过的淘米箩那样大小。两个箩里面密密地堆满了用尽的各式圆珠笔芯,约有数百支。令我惊叹,自然还有钦佩。后来,其中的一个箩筐,还有满萝的圆珠笔芯都被同学征集到上海市档案馆,用作有关叶先生的专题存档和永久收藏。

    虽然叶先生在北京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但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著名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花园中结出累累硕果。这和他能巧妙地用通俗的语言传播科学知识有关,也离不开他善于挖掘主题,捕捉题材的敏锐眼光,更和他的勤奋写作,笔耕不辍密不可分。

    叶先生的写作题材很广泛,涉及科普,历史,旅游,人物传记等。他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勤奋的作家。从1958年发表第一篇科学小品,到二十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从创作《小灵通漫游未来》,准确预言智能手机新技术,到《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百花奖。特别是1983年后,叶先生放弃科普作品,专攻人物传记与纪实文学。他不辞辛苦,北上南下,写下了上百本采访笔记,留下了上百盒录音磁带。然后构思,创作,修改,有的几易其稿。终于写出了《四人帮兴亡史》、《傅雷与傅聪》,等一大批重要人物传记,重大题材纪实文学。叶先生八十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作品,用著作等身,勤奋写者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