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丈夫发动了汽车。再一次回头看看这个初醒的城市,我在心里默默地念着:再见了,荣成!
结婚这么多年,总共来了荣成四次。
第一次是在06年,小静23个月,国庆节。那时姥爷住在崖头,我们就歇脚在崖头大娘姨家。一层的瓦房,典型的山东农村住房。记得那时我们吃饭就在炕上,搬一个小方桌,大家都上炕盘腿坐定。身子暖暖的,炕热着呢!
第二次是09年新正,这一次我们是住在大娘姨买在荣成城里的套房里。去小娘姨家吃饭要跑点路。这次就不是炕上吃饭了,长桌,大家围聚。那年雪很大,我们就几乎窝在家里。海边匆匆而去,只是风太大了,脑袋简直不敢伸出去。
第三次是在17年春节,与上一次相隔8年。这次出行,多了文文小宝宝。住在婆婆10年买的新房里。冬天的海边依旧风很大,很冷。除了去几个娘姨家拜年,我们基本上就呆在家里,两个孩子嬉闹不止,热闹暖和。那次出行,我就发现荣成的变化很大。海边公园阔朗,高楼建得很多,道路整洁开阔,交通很便捷。
这次来荣成是在夏天,相对来说,出去走和玩的次数多,我发现夏季的荣成更可爱亲切些。
海岸线很长,一路过去,沙滩逶迤,不少地方还有滩涂。来这里玩,孩子是最欢喜的。小静就爱站在海水里,让浪花冲击;或者等海潮退去,捡贝壳和漂亮的小石子。而小文胆子小,他就乖乖地在沙滩上玩沙子,和新认识的小朋友一起挖沙坑兜沙子。
那海风儿从脸颊掠过,爽凉;隐隐约约的海腥味萦绕鼻尖,让人清醒!海浪快速上岸,激起高高的浪花,壮观迷人。游客纷纷躲闪,然后又不自觉迎头靠近它。哗啦啦的浪声盘旋在广阔的海空上,震荡,消逝。
这真是个宜居的海滨城市。
节奏不快,他们吃饭可以从中午吃到下午两三点,慢慢来,喝点酒,菜可以简单,就在觥筹交错间,你一句我一言,情浓意深。
地域极其广阔,虽然有高楼,但空间很大,一点儿都没有挤兑感。走在马路边上,神清气爽。累了,找个凳子坐下,尤其在新城区,绿植遍地,就感觉整个城市就是个大公园。
人不多。我们来了几次,就觉得房子不少,但不太看得到人,也许是空间大吧,把人都稀释掉了,不像临安,身前身后都是人,拥挤得慌。街边店不多,商业气息很淡。看街边的公交站台,金属加玻璃,装饰朴实。没有广告,站台最前端挂着个屏幕,显示出公交车行路情况,很人文。
生活挺方便的。
这次来,我们去赶了三次集。一次在芋家,两次去了崖头。那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生活用品很丰富,蔬菜、水果、海鲜、服装等,还有北方的小吃。我最爱山东大饼,有嚼劲,咬在嘴里,淡淡香散发出来,好吃!也可以去超市,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小店,最有名的是大润发超市。那里面,应有尽有。我超迷超市里的食品。老粗的油条,厚实的大饼,甜而不腻的山楂糕,还有那些卤味,一字排开,热气腾腾,香味弥漫。就是不吃,看看都过瘾!
水果又便宜又好吃。夏天的荣成,是水果上市的季节,此时不吃山东大桃、西瓜、苹果等,何时再畅吃啊。这次来,我们品尝了不少海鲜。但婆婆说,吃海鲜最好秋天来,那个时候,还可以带孩子去赶海。
想看海,更方便。步行半小时,开车几分钟,或者骑上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海边吹海风了。那海边,静静地,凉凉地,养人。
昨晚,小娘姨给我们饯行——吃山东饺子,手擀的,特好吃。谈及荣成这几年的变化,小娘姨夫高兴地说:“荣成发展会越来越好。现在,动车已开通,旅游业正兴起;明年,到济南的高铁也开通了。”
这,我相信。因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如今这个经济力求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像荣成这样的城市,太稀有了吧!
明年再见,荣成!
听蒋勋讲《红楼梦》,奔波在路上,这会是辛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