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1 缓冲区及其作用
缓冲区是一个存储区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寄存器组成,也可以用内存作为缓冲区。
使用硬件作为缓冲区的成本较高,容量也较小。一般仅用在对速度要去非常高的场合(如存储器管理中的所用的联想寄存器,由于对页表的访问频率极高,因此使用速度很快的联想寄存器来存放页表的副本)
一般情况下,更多是利用内存作为缓冲区。
缓冲区的作用
(1) 缓和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了CPU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3) 解决了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4) 提高CPU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CPU的速度远远大于I/O设备的速度,如果要输出数据,CPU可以将数据放入缓冲区中,然后CPU就可以去处理其他事情,I/O设备慢慢的从缓冲区中取走数据——缓和了两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如果一个字符型设备每次输入完一个字符就要向CPU发送一个中断信号,这回导致CPU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中断,如果使用了缓冲区,就可以将输入的数据放入缓冲区,等缓冲区满了之后才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介入处理——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
如果一个进程每次可以生成一块数据,但是I/O设备每次只能输出一个字符,如果没有使用缓冲策略,输出进程只能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给I/O设备传送数据,而使用了缓冲区策略的话,输出进程可以把一整块的数据放到换从区中,然后I/O设备从缓冲区中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取出数据——解决了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2 单缓冲
假设某用户请求某种块设备读入若干块的数据。若采用单缓冲的策略。操作系统会在主存中为其分配一个缓冲区(这里假设一个缓冲区的大小就是一个块的大小)。
缓冲区的特性
当缓冲区数据非空时,不能往换从区冲入数据,只能从缓冲区中把数据取出;
当缓冲区为空时,可以往缓冲区汇总冲入数据,但必须把缓冲区冲满以后才能从缓冲区把数据传出。
计算机每处理一块数据平均所需的时间:假设块设备传送一个块的数据到达缓冲区所需的时间为T,缓冲区将块传送到用户进程工作区所需的时间为M,CPU处理一个块所需的时间为C。
对于计算平均处理时间可以先假定一个初始状态,分析下一个次到达相同的状态需要多少时间,这就是处理一块数据平均所需时间。对于单缓冲区,假定初始状态:工作区满,缓冲区空。
(1) 假设T > C,0时刻,工作区满,CPU开始处理,缓冲区为空,所以可以向缓冲区中冲入数据,当数据处理完后,由于 T > C ,所以缓冲区还没有满,当缓冲区满后,缓冲区将块传送到工作区,此时时刻是T+M,此刻的状态和初始状态一致,后面的只是前面的不断重复.....所以处理一块数据平均需要(T+M)。
(2) 假设T < C,情况相似,这里直接给出过程图,所以处理一块数据平均需要(C+M)。
结论:采用单缓冲策略,处理一块数据平均耗时max(C,T)+M。
3 双缓冲
假设某用户请求某种块设备读入若干块的数据。若采用双缓冲的策略。操作系统会在主存中为其分配两个缓冲区(这里假设一个缓冲区的大小就是一个块的大小)。
假设初始状态:工作区为空,其中缓冲区1满,另一个缓冲区2空。
(1) 假设T > C + M,刚开始可以将一个缓冲区的块传送个工作区,同时向另一个空缓冲区发送一块数据,传送到工作区的块就可以开始处理了。由于T > C + M,即工作区中的块已经处理完了,数据块还没有到达缓冲区,只有到达T时刻,缓冲区才有数据块,此时状态和初始状态一致,工作区空,一个缓冲区满,另一个为空。所以平均处理一个数据块需要时间T。
(2) 假设T < C + M
注:M(1) 表示将缓冲区1中的数据块发送到工作区,M(2) 表示将缓冲区2中的数据块发送到工作区
观察上面甘特图,发现很难发现某个时刻和初始时刻状态一致,这个时候该方法就失效了,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每过(C+M)时间就有一个数据块处理结束。所以平均处理一个数据块需要时间(C+M)。
结论:采用双缓冲策略,处理一块数据平均耗时max(T,C+M)。
4 循环缓冲区
将多个大小相等的缓冲区连接成一个循环队列。
下图中橙色表示已充满数据的缓冲区,绿色表示空缓冲区。
当需要向缓冲区中冲入数据时,只要找到in指针指向的空缓冲区,向其中冲入数据,然后再把in指针指向下一个空缓冲区。当需要取出满缓冲区的内容时,找到out指针执行的满缓冲,读完数据后,将指针指向下一个满缓冲区。
5 缓冲池
缓冲池由系统中共用的缓冲区组成。这些缓冲区按使用状况可以分为:空缓冲队列、装满输入数据的缓冲队列(输入队列)、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队列(输出队列)。
装满输入数据的缓冲区:存储的是从设备发送给内存的数据。
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队列:存储的是从内存发送给设备的数据。
另外,根据一个缓冲区在实际运算中扮演的功能不同,又设置了四种工作缓冲区:用于收容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hin),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sin),用于收容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hout)、用于提取数据的工作缓冲区(sout)。
缓冲池原理:
(1) 当输入进程请求输入数据时,就会从空缓冲队列中取出队头的缓冲区,把它作为收容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hin),冲满数据后将缓冲区挂到输入队列的队尾。
冲入满数据前:
冲入满数据后:
(2) 计算进程如果想要取得一块输入数据,从输入队列队头取得一快满输入缓冲区,把它作为“提取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sin)”,缓冲区的数据被读空后挂到空缓冲区队列。
(3) 计算进程想要将准备好的数据冲入缓冲区,从空缓冲队列中取出队头的缓冲区,把它作为“收容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hout”,冲满数据后挂到输出队列的队尾。
(4) 输出进程请求输出数据,从输出队列取出队头缓冲区,把它作为队列提取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当数据被读空后挂到空缓冲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