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骆红老师序中,我感受深刻的是本书作者许维素教授“整个人已然成为焦点化的典范。”生活“焦点化”其实也是学习焦点来给自己定的最低位的目标,希望能在生活中也能践行SFBT“人本精神”和“一小步思维”,使自己在亲子、亲密和人际沟通中能有一个更好的改善。
2、赵然老师从以何种身份学习本书的角度,介绍了本书给不同身份需求的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其实对于这四种身份(咨询师、培训师、研究者、督导者等 )我其实都有一定的距离感,但还是本着咨询师的身份接触并精读此书,对此,赵老师从人性观的角度说明此书于准咨询师的意义,也说明关于道的部分是需要掌握之重点。
3、许维素教授自序。介绍了本书的结构,第一篇基本精义、第二篇反思与应用、第三篇危机干预与情绪困扰的应用、第四篇督导构成要素的探讨与应用、第五篇附录。
4、第一篇P1第1自然段,对焦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1)从焦点的起源,受策略学派、催眠学派、社会建构论以及佛教思想等观点的影响发展起来的。(2)焦点的基本的特点:①以胜任能力为基础的模式,即将对过去的失误与问题的强调减至最低,重视当事人的优势与之前的成功经验。②不以病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成因,因为病理性的标签不能事人改变,反而会让人卡在问题里。③视心理治疗为一个咨访双方合作,一起构建目标的过程。④特别看重当事人如何理解自己所关注的议题和知觉。(3)SFBT核心假定--即理论基础:咨询的目标由当事人决定、咨询师的态度是尊重合作不评价、在当事人参照架构内工作、协助其建构目标并平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