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两岁前,时断时续,在爷爷奶奶身边呆过一段时间。每逢周末,老公会骑自行车驮着我,奔走30公里回到家里,为老人和孩子送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帮忙料理一些家务和地里的农活。
记得女儿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对我和老公的态度很淡漠。比如忙完家务后,我伸手想去抱抱她,她完全不像别的小孩表现出热切的渴望。她的眼神是游离的,也不像别的婴儿一样将双臂高高举起。
每当我们要返回学校的时候,奶奶担心女儿因为舍不得我们走而哭闹,就打发爷爷把她抱走。她却很不给我们面子,在爷爷的怂恿下,不在意地抬抬手,就算给我们说再见了。弄得我和老公倒尴尬起来。
我们那时候很年轻,没有做父母的经验。每每看到这样,心里是有几分落寞的,别的孩子可都是哭闹着缠着爸爸妈妈啊。这隐隐成了我心底的痛,总觉得我们身为父母不能亲自带孩子,因而伤害了女儿敏感的心。
在奶奶家里,女儿异乎寻常,表现得很乖。她时常安安静静地躺在炕上,手脚自顾翻腾着独自玩耍,即便是我们用餐的时候,也不哭不闹,跟我们俩带的时候热衷撒娇耍赖的样子完全不同。有一次老公竟狐疑起来,开玩笑说奶奶是不是打她了,否则她怎么可能这么乖?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奶奶曾嫌弃她是个女孩,很不情愿替我带她。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跟女儿的感情变得越来越亲。等到女儿一岁半要离开的时候,已经是百般不舍了。
周末回家,奶奶总是絮絮叨叨,向我们诉说女儿的种种可爱之处。比如她会像小鸟一样,“嘎嘎嘎”有节奏地叫着。或者,断断续续会发出“奶”的声音,自己知道要奶喝了。
女儿很小的时候便显出很高的语言天分,大约一岁的时候,除了“gu”和“zhu”两个音节发音不准之外,基本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印象中,她几乎没有出现过人称代词的误用。她的记忆力很强,爷爷特别喜欢听她背很长的民间快板。
那时,我们和大一点的孩子都喜欢捉弄她。记得有一次,老公教大家一起唱《水浒》里的主题歌,差不多都会了,大家就一起唱。“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嘿嘿嘿嘿 参北斗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这时,大家都突然停了,只听见女儿奶声奶气地唱,“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然后她一脸傻萌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家的院子很大,平时就婆孙俩,显得有些冷清,因此家里的电视机常常开着。女儿刚会走路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院子里玩。有时,奶奶看屋里没人,就把电视机关了。可电视声音刚一消失,女儿就警觉起来,问道,“谁把电视关了?”奶奶就笑笑,给她再打开。
女儿那时候有一句口头禅,“奶奶说啥就是啥”。因此她们婆孙俩的对话很有意思。比如女儿向奶奶要糖吃,要了几次,奶奶怕她吃太多对牙齿不好,于是就骗她说,“看,没有啦”。女儿回答,“没有就不要了,奶奶说啥就是啥。”
做饭前,奶奶问,“真真想吃啥来着?”女儿依旧答道,“奶奶说啥就是啥。”奶奶回忆起这些细节来,总是不厌其烦,重复了再重复,乐得合不拢嘴。
那年暑假,应乡亲们的要求,我在村里针对小学生办了一期英语辅导班。村里人没太强的时间观念,孩子们叽叽喳喳,一大清早就在大门口吵闹,下午上完课也玩得不回家。我忙得团团转,顾不上照顾一岁多的女儿。有一次在院子里上着课,一转头就看到她站在边上,头歪着正打盹呢。
也许是因为女儿是她亲手带大的,奶奶格外地偏爱女儿。女儿的机灵乖巧都令她赞不绝口。她逢人便夸,说女儿是成才的树,不用修剪。我和老公更是说不得女儿半点不好。
女儿不到两岁的时候,为了她的教育,我们准备把她接到自己身边。记得临出发的时候,老公和婆婆在隔壁说话。我叫她送点东西过去,她拉着我的裤腿直跺脚,好说歹说就不过去。我起先很纳闷,随后就恍然大悟了,以前的种种疑惑也终于解开了。
原来她以前所表现出来的淡漠,并不是不在乎我们,而是心里知道我们不会带她走,在讨好爷爷和奶奶呢。枉费了爷爷奶奶一番心血,终是喂不熟的狗呢,我心里得意起来,不管怎样,女儿心里还是跟我亲。于是笑道,“这次是一定会带你走的。把袜子送给你爸爸,他穿好了我们就出发。”她看了看我的眼睛,确定我没在骗她,就高兴地过去了。
那时我们已经买了辆摩托车。一家三口坐在摩托车上,听着女儿的童言稚语,我和她爸不时地哈哈大笑。不料快到村口的时候,女儿突然大哭起来,抽抽搭搭停不下来。我再三追问,她难过地说,“奶奶好可怜。”我心里纳闷,说道,“不管你这小屁孩,奶奶不正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吗?”她又哭道,“都走了,就只有奶奶一个人了。奶奶好可怜哦。”
这个鬼精灵。刚才还怕我们把你留在家里呢,一会儿工夫就又装起好人来。去年为了讨好爷爷奶奶,不是也对我们装高冷吗?呵,小孩的话不能当真呢。
以后的很多年里,每逢放假,女儿总是嚷着要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远远的就会看到她的奶奶,笑吟吟的,在屋檐下张开双臂,嘴里喊着,“真娃回来了,我真娃回来了!”女儿偎在奶奶怀里幸福的模样,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公公是个常常外出的人,在女儿的心里,奶奶一直以来常常是一个人,在偌大的院子里孤单着。
2008年农历8月9日,女儿的奶奶因病去世。所有的晚辈都回家奔丧,念及老人家平日的慈爱,大家都很悲伤。夜深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感到非常的疲倦,挤在老家的大炕上相继睡去。
这时,二姐突然问道,“真真呢?”我们赶紧起身找女儿……在奶奶灵前的大床上,堆满了办丧事用的家什物品。12岁的女儿独自蜷缩在那堆物品旁边,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二姐叫醒她,叫她回屋里睡,怕死去的奶奶睡在她旁边,会吓着她。女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说:“没事,我在这里陪奶奶。奶奶一个人,好可怜。”
那一刻我不禁泪奔,多年前在村边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我原本以为那不过是小孩子一时的闪念,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那压根就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个孩子对奶奶最诚挚的情感,真实而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