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记忆,是从母亲的怀里开始的。宁静的黑夜中,我在睡梦中被惊醒,耳边是母亲的哭骂声。母亲抱着年幼的我,高声呵斥着父亲,父亲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那时候父亲母亲两人总是在吵闹中生活。我有时想,他们可以分开,何必在一起折磨。几十年过去了,日子还是吵吵闹闹,但他们两人却从来没有分开过一天。
父亲自幼偏好文学,能写一笔好字,年轻时候文质彬彬,待人虽然谦和,却有些目下无尘的气质。他遇见母亲以前,已经相看了几位姑娘,颇费了家里些钱财。爷爷奶奶有了些埋怨,这时父亲也知道事情必须快点订下来,安稳家里,毕竟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这时候,介绍人介绍了母亲,一名吃苦耐劳的工人。
母亲自小生活艰苦,她家里行二,带着弟弟妹妹长大。小学毕业后就在队里干活赚工分,十六岁的时候,工厂招临时工,又进了厂子。两年后,凭借能干的条件获得老师傅的肯定,成了正式工。母亲在找对象问题上有点自卑心理,她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求工作稳定。
父亲和母亲在合适的情景下相遇了,并且很快就结婚了。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心里至今仍然是迷。平淡的日子中,他们有了我们兄妹两个,而且他们和我的爷爷奶奶很早就分家了,自己独立生活。
他们两个的工作都是三班倒,非常辛苦,又要照顾我们两个孩子,更是辛劳。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家里,又要里外料理家务,脾气暴躁的母亲自然会忍不住,大吵大闹。性格内向,慢性子的父亲不擅长沟通交流,只有默默做事。
母亲自小就能干,善良大方。她在厂里年年先进,能言善道,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办法。家庭的琐事中,短于动手能力的父亲在母亲眼里,处处不合意。我想,这也是他们吵架的根源。“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他们才会吵吵闹闹吧。
父亲也有他的优点。在母亲眼中,父亲博学多识,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乐趣。父亲可以随口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句唱词。母亲的世界原本是沉重苍白的,父亲却给母亲的生活带来了明亮的色彩,有了欢乐,有了希望,有了安慰。平静的日子里,强悍的母亲也会依赖父亲,依赖父亲的幽默和包容。
我六岁的时候,父亲突然生病瘫痪住进了医院。父亲在病床上沉郁痛苦,脾气变得暴躁易怒。母亲却和先前完全不同,温柔体贴,体贴入微。她把我们两个放在奶奶家,在医院日夜照顾父亲,寸步不离。父亲做完手术从医院回来已经是一年以后,在我的眼里,陌生的父亲面对母亲的唠叨更加沉默了,但我又看出父亲的眼中多了更多的温情。父亲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中重新站了起来,回到了工作岗位。
后来,爷爷奶奶上了年纪,我们兄妹俩个长大成家,都有了孩子。父亲母亲退了休,又开始照顾老人和小孩的生活。两人一起分工合作,风里雨里,吵吵闹闹,送走了老人,养大了孙女。一转眼,十几年又过去了,他们的头发早已花白,才真正赋闲在家,养花种菜 ,散步遛弯。
在岁月的流逝中,父亲和母亲慢慢地变老,相貌和神态变得越来越像。当他们穿着运动服去旅游时,人们会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这对幸福的老人,称赞他们的幸福和睦。可是,外人怎么会知道这对夫妻走过的风风雨雨。
幸运之神永远眷顾那些善良努力的人吧。父亲和母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苦难,却没有被它压倒,坚强地走了过来。在共同的生活中一丝丝温情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海,广阔无垠。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没有惊骇波澜,却也广远深邃,承载着生活的厚重。
还记得那首古词:“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这首词放在这里,虽有些出入,但也能够准确表达出来,父亲和母亲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活成了彼此的样子。
这就是父母的爱情,在平淡如水的人生中浸润着真情浓意,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