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读后感简单谈了一下对《番茄工作法图解》中涉及人群的硬伤的感触,以及自我调整、转变的历程。本次打算纯粹从操作层面来解读一下此书。
实际上《番茄工作法图解》作为工具型书籍,个人感觉整书布局系统性稍微弱了一些,不够紧凑。所以在看本书时,我同步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方便理解记忆。
本书的思路和《番茄工作法》异曲同工。都分别从番茄工作法产生的背景及工作原理、使用工具、使用流程、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来介绍了番茄工作法。
里面的一些方式可能稍许落伍,但是用它的工作流程来执行一些需要高度专注力或者必须完成的事项却是一枚利器。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能很好运用番茄工作法的手机软件:滴答。
里面的to do 模式可以列出今日待办事项,并进行番茄数预估,还有对应统计分析的记录报表。
情绪越浮躁时,我越喜欢用这款小软件来提升注意力。比如昨天我用了4个番茄钟完成了本书的阅读和思维导图。中间有几次被打扰,我也全部进行了如实记录。
最后一天结束时我分析了记录数据,发现我内部打断的抗干扰能力很强,这也许与我较强大和持久的意志力还是有关系。
但是我的外部打扰很严重,全天不停有人来找我。所以我根据分析出的数据及时调整了我的学习时间。从这点来看,番茄工作法确实是遵守、符合戴明循环的PACA规则的。
要变通地使用番茄工作法,但该遵守的原则还是必须遵守。本书虽然观点有点分散,但是前后3次都反复提到此观点。所以使用过程一定要留意。毕竟工具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提高效率,而不是加重我们负担的。
下面附上我看书时草拟的思维导图作为本文的结束。很多内容精华也可以在我的导图中找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