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探讨作业来啦!
以下为一妈妈写的作业片段,儿子初中,复学,无动力。刚刚走进尚善教育半个月,描述的一家三口的互动场景,请您结合尚善理念,检测自己,找出问题,代入角色,给出您的思路和做法。
作业如下:爸爸和儿子约定一个用电子产品时间为一个半小时。早上,儿子说好的先玩20分钟,结果玩了47分钟在反复催促中才停下来,一家人开车出去准备吃小吃。
(既然约定好了玩的时间,儿子在玩的时候不超时就不去提醒他。当然全家人一起出去吃饭,可以问孩子尊重他的意见,去不去要他自己决定。这反映出来家里长期的模式就是父母和孩子说话没有力度,孩子不尊重父母,反复催促才停下来)
儿子:爸爸,我刚才只玩了20分钟啊,今天还有1小时10分钟可以玩啊。
(儿子知道自己玩的时间超过20分钟,但是要为自己少记时间,这说明在家里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就是耍赖)
爸爸:按时间来,你自己也清楚到底玩了多少时间。
(态度坚决,还是很不错)
儿子:没有!只玩了20分钟。
(儿子继续以往的模式耍赖)
爸爸想了想说:如果只算20分钟,那么你明天取消一次玩手机的资格,因为你违约了。要么你就按实际时间来,还剩多少时间等会就只能玩多少时间了。
(爸爸做的很棒,因为他在坚持约定)
儿子:不行,只算玩了20分钟,可以不。
(儿子见耍赖不行,开始商量,可见这种手段以前都用过)
临出门,儿子一直跟爸爸磨这个事情,偶尔有些情绪激动,但总体算平静。
开车出门,路上,儿子再次跟爸爸磨这事。
儿子:爸爸,就算我只玩了20分钟吧,就这一次,下次如果还这样我就再也不玩手机了,可以不?
(家里过往的互动模式,儿子就是通过这种模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次它依然采用这样的方式)
爸爸:你二选一吧,要么这次算你只玩了20分钟,违约明天扣除一次,要么剩下的时间按实际的来。
(爸爸很清晰,做的很好)
儿子:我给你50块钱,还把这两天的洗碗都包了,就这一次,下次不这样了好不?(儿子嬉皮笑脸笑着说的)
(儿子很聪明,为了达到目的开始讲交换条件)
爸爸:不行,按要求来。
儿子情绪开始激动,坐在后座用力用力用拳头砸前排的座椅,还砸在车门上。
儿子:我不去步行街吃小吃了。
(我拿吃饭威胁父母,还有用力砸前排座椅来表示抗议,这里看出这个孩子过去用过这种类似方法达到目的,所以她比刚才的耍赖讲交换条件,这是升级到威胁父母的方式)
爸爸:按原定计划来。
儿子:停车!回家!然后在车里拳打脚踢,我看车辆在行驶中危险,跟爸爸说了句:那算了,不去步行街就调头吧。
(儿子的行为越来越过分,妈妈为了妥协,提出了掉头,这里妈妈没有去制止儿子的不良行为,而是让爸爸改变计划,妈妈做的不太明智,正确的做法是对儿子的过分行为进行制止)
爸爸:好,前面调头,那就在附近吃吧,你们看去哪吃?
儿子:回家做饭吃!不在外面吃!
(儿子长期以来在家里自我中心,他说干什么父母就围着他干什么,他也在指挥父母)
爸爸:那你做好吧?我们都不想做了时间太晚了。
儿子:就算20分钟!如果给我算20分钟我就跟你们去步行街吃小吃。
我:去吃小吃和手机时间是两回事,你不想去逛街就回去吧。
儿子又开始反反复复跟爸爸纠缠手机时间的事情,又说是因为我在换衣服等我所以没有关手机,怪我不该出门换衣服磨蹭。
(儿子不打目的不罢休,这也是过去用类似手段得成果,所以他才这么嚣张,这个时候父母需要该出手就出手)
爸爸:不行,你妈换衣服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可以关了手机等啊,你不遵守约定,必须按规定来。
儿子:之前也没这样啊,我以前超时了你也没说,那为什么今天就非不行呢!
(儿子感受到父母变了,但他还不想就范,还想再努力试试)
爸爸:不行。
(我听了儿子这句话在想:以前爸爸确实在制度执行上很随性,时松时紧,而且每次都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啊”这句话成了两人的口头禅,这次突然这么严格,是不是事先应该郑重地跟儿子声明一次,让儿子有准备)。所以,我为了缓和气氛,说:确实以前呢爸爸在规则执行上不是很严格,那要不这样,这次还给个机会,爸爸跟你说清楚了,以后必须严格遵守规矩,要不我跟你爸说说,看你爸爸的意思,可不可以。
(妈妈在为儿子进行辩护,解释爸爸的做法合理性。妈妈的这种做法,会干扰到爸爸的思考,这么做不太明智)
爸爸听我这么一说,沉默了一阵就松口了,说:下次绝不允许,这次按你说的转我50元作为罚款,洗两天碗......
(爸爸的确受到妈妈的影响。改变了刚才的坚持变成妥协,答应儿子交换条件,这很不明智)
结果话还没说完,没想到儿子脾气更大了,疯狂地踢车门砸座椅:不洗!你TM我刚才好好跟你说你不同意,你TM牛逼啊!
(儿子态度恶劣,这时妈妈和爸爸完全可以上去揍他一顿,不是还还给他手机玩,告诉孩子先做人再说其他)
请预想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可能爸妈上去把儿子打一顿。真的妥协因为这里爸爸已经动摇了,孩子非常敏感,他会打我的不修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