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清明时节,正在踏青的小编骑着已经服役若干年的凤凰牌自行车穿梭在这座小巧却历史底蕴深厚的小城之中,迎春日和煦的春风、看沿途美如画的风景、享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寄予这座城市的喜怒哀乐。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的诗词举世闻名。这个时期所流传下来的诗词或豪迈奔放或婉约悲愤,充满了文人墨客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今天小编想和各位探讨一下唐宋时期这些富于文韬武略的才子佳人在这座小城所留下的印记以及他们创作脍炙人口的诗句背后的意义。
唐宋文人屡次不远千里来到这座小城,一方面流连于它的美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独特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众多才子佳人前来,便于他们在这里边享受景色边进行思想的碰撞、吟诗作赋从而创造千古佳句。
结合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在这座名城创作地点的热门程度以及小编自身的理解,我想向各位分两个主题介绍这座城市的魅力。
「天底下最深的友情」
一说到友情,一般都体现在送别诗之中。这是为何?古代文人因为受制于交通工具的落后,友人一别即是相隔千里,可能一别就是一辈子了。因此唐宋诗人聚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尽情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尽情尽兴的,很少当着朋友的面互相夸赞。只有在那离别之时,因对知音、对友人的惺惺相惜而以送别诗相赠。
说到送别诗相信大家联想到的诗句有不少,但自唐朝以来,公认的被称为巅峰之作、被千万文人墨客口口相传的送别诗并不多。但是,唐朝王昌龄所写的《芙蓉楼送辛渐》绝对能算得上其中之一。这首送别诗就写在金山寺。如今随着旅游发展的盛行,在金山寺的遗址上重建了芙蓉楼。
王昌龄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以说一语三关:
1.表面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询问起我的状况,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装在玉壶中的冰一样,金莹剔透,没有忘记初心、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的影响、一心为人民和国家服务。
2.深层意思是希望与辛渐的友情就如同玉壶和冰一般永远纯粹、忠诚和永恒。
3.最深层的是赞美友情的伟大,脱离了世俗的束缚,是文人最想要追求的精神境界中的一部分,是他们视作如生命般珍贵的东西。
王昌龄在金山芙蓉楼作此诗一方面是因为客观的送友人乘船渡江的客观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情此景都烘托出了那种离别的氛围,是风光旖旎的景物助推了佳作的产生。
还有一段友情很有意思,那就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的至交故事。还记得《核舟记》中那位袒胸露乳、超然脱俗的和尚吗?他就是佛印。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带有神话色彩的济公,还有谁不被尘世所扰却又时时在尘世中云游且天天还吃香喝辣的,是的,佛印当之无愧。
与上面所说王昌龄与辛渐的感人友情不同的是,苏东坡与佛印的友情却很奇葩,只要他俩在一块那就只会干一件事:互损。当然,作为宋朝极负盛名的两位他们也是采取的文人吟诗作赋、谈论古今、参悟的方式来互损,常常令人觉得风趣横生。当他们时常不见时,却又对友人甚是想念:只要苏东坡宴请文人,即使不请佛印他也会不请自来;苏东坡15次经过此小城多数都是找他来游山玩水的。
他们和王昌龄与辛渐相同的是他们的友情都时常体现在这座小城之中。佛印不仅文学素养极深,而且佛法道义极高。他曾是金山寺和焦山寺两座极其有名的寺庙的主持。苏东坡曾去金山寺找他,未果,竟问小和尚:“秃驴何在?”小和尚答曰:“东坡吃草。”相信这是佛印听闻苏东坡回来特意吩咐小和尚如此回复的,他俩的互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其实啊,苏东坡羡慕佛印能够不追逐名利而文采飞扬,但他自己还是做不到像佛印那样。就如同他在《游金山寺》中写道:“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他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思乡的他想要尽情于山水之间、归隐田园但无奈于种种原因还是被尘世繁杂之事所累,因此在赴任杭州途中在金山寺作此诗。
可能苏东坡与佛印的友情正是基于此而展开的,苏东坡对佛印在尘世的了无牵挂而羡慕嫉妒恨因此常常找机会损他,而佛印也明白东坡的苦闷因而也用“损的他哑口无言”的特殊方式反击他,但现在细细想来,这不也正是文人用自己最爱的方式向友人抒发心中所情所想的绝妙方式吗?不也是体现深厚友谊的最高境界吗?
「天底下最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
别看这是一座小城,但自古以来却一直是一座兵家必争之地,水陆交通发达且作为唐宋时期重要的要塞。因此,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唐宋时期若干爱过的文人墨客以及爱国将领都在此或抛头颅洒热血或路过于此留下了各式各样、脍炙人口的体现浓烈爱国之情亦或是思乡之情的佳作。
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采景于小城北固山的附近,整首诗在描绘北固山三面江水围绕、静谧的江面白帆在悬、旭日东升的景象,这也象征了他所寄予的思乡和满满的希望,希望寄出的家书能够顺利到达。
同样是在北固山,曾任小城知府的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出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以及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出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爱国最强音!这两首词是辛弃疾在北固山联想三国时期发生在这里的典故、进而登高望远、望着滚滚长江水、感叹人世间世事无常的怀古之作,也是体现他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想要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爱国之豪情。
还是在北固山,曾任小城通判的陆游在《水调歌头·多景楼》中写出了“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这样的保家卫国的决心和爱国之情写出了他的壮志难酬却还是寄予这座小城抵抗金兵的希望。
现在的北固山鸟语花香,是踏青的绝好地点。有不少老年人在这里锻炼,也有不少小孩在这里嬉闹玩耍。
小编看着此情此景再来回想当年唐宋期间千万文人墨客在这里在这里寄予的喜怒哀乐、在这里挥洒的汗水、血水、泪水,不禁肃然起敬,也感叹民族的崛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深的羁绊,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对了,这座小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名字,叫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