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广东到的就是东莞,每年暑假,我们这些留守儿童就会坐上长途汽车来广东和父母相聚,从我老家坐下来,一天一夜,旅途中间要被强制吃饭,快餐十块钱一餐,泡面十块钱一桶,上厕所一块钱,不消费就不准上车。一直到目的地都是提心吊胆,到了目的地,一下车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接触东莞的第一映像就是热,锅炉一样的热。
当时,我父母都在一个印刷厂上班,父亲300多一个月,母亲500多,全家租一个单间,30平,放两张大床,一层楼共用一个洗手间,一个洗澡间,房间没有风扇,父母不舍得买风扇也不舍得用电,晚上床板发烫热的睡不着,母亲就带我到公园的石凳上坐着睡,当时公园的石凳基本都满了,睡的都是人,有时候没位子了,母亲就拿张纸皮,带我睡到广场的舞台上。
白天父母上班去了,我就自己出去街上逛,每次下楼玩的时候经常看见楼梯的转角处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妹妹,地上放张席子,席子上躺着一个孕妇,旁边堆几个麻袋,两个盆子,还有洗漱用品,我妈妈说,他们一家人晚上就住在那里。比起我家,他们家简直……
当时我哥哥已经14岁了长的很高大,出去公园或者走在街上经常会有治保会的人查暂住证,说明是学生就能逃过一劫,不过其他很多找不到工作,在街上游走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经常被抓走,抓走了又要拿钱去取,我们一个老乡被抓,所有老乡集体凑钱取出来的。当时大家都穷,但是老乡和老乡之间感情像亲人一样很相爱,谁有困难就帮谁,这一点算的上贫穷生活里的一道曙光了。
那个时候的东莞人很多,夜市,超市,热闹非凡,每到下班高峰,各大工厂的工人都穿着他们自己工厂统一的工作服像放学一样的往街上涌,整条街像个巨型的超市,每个店铺,每个街角都坐满了人。快餐3块,炒粉1.5块,每个摊位都挤满了人。每天父亲都给我4块钱,我吃两个炒米粉还多一块钱还能买两个雪糕。当时虽然很穷,但是一家人短暂相聚的日子怎么都是甜的,留守在家再多零花钱也没有和爸妈在一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