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听了内勒斯博士的生命整合课,全程并没有很专注去听,中间还一度瞌睡可能是初次接触,也仅参加了初级课程,体会就是老师并没有传达什么给人醍醐灌顶的观点,我们的一切问题在于思维模式。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改变过去,但能做出选择的是如何面对当下,如何对待你自己。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同意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历史,接纳自己的童年。而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你的过去,你是否接受你的出身、历史、童年就是这个样子的。是否可以放下对错评判,放下对过去的评判。真正的核心在于我们对待自己、对待过去的态度。深入体验,去觉知,面对。全然地投入,去看待所有的发生,看到并接纳。
听老师讲的话,好多感觉似曾相识,想起之前读过的艾克哈特的著作《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佛教方面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著作《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不是为了快乐》《正见》,李欣频的书,张德芬的书。也想到杨绛说的: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
人生需要经历,但人生是有限的。而读书是从有智慧的人身上,有丰富经历的人身上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收获他们的人生经验。从而对社会、对世界、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同的思考视角。跨越一个阶梯甚至几个阶梯的成长。从而更加从容地感受生活,驾驭生活。
读书、观影、听音乐、旅行等等生活方式也是让我们麻木、迟钝的感官复活,营养眼、耳、鼻、舌、身、意,让我们变得敏感,捕捉日常生活的美,保持深切的感知和觉察,进而影响思维方式,甚至行为方式,改变习惯,创造不一样的生活。
这些过程也是从小我系统到更大的系统的进阶。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大系统,甚至于宇宙层面就会显得多么沧海一粟。说到宇宙层面,想起Coldplay的《up&up》MV,每一帧都很震撼,不同空间的不同纬度,每一帧都有脑洞。
宇宙如此之大,我们人类太渺小。
想起蒋勋先生解读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层面,将生命经验放大到宇宙意识。“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所有的存在都变成了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存在,可是“不存在”是更大的宇宙本质,生命的本质或宇宙的本质可能都是“空”。不只是视觉上的“空”,而是生命经验最后的背景上的巨大的空。佛法也是证得一个“空”字,这个“空”是叫人们真正、彻底地认识世界、宇宙,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害和一时之得失。
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而人最糟糕的就是活在对过去的悔恨和未来的期待中。由此想起《欢乐颂》小说中安迪的一段话:长年累月我害怕有人挖出我的恐惧,到后来,这种害怕本身也成为恐惧的一部分,反而恐惧的核心却越来越模糊。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也会存在类似的限制,而要学习的功课就是超越这些限制,终结小我,努力克服限制,临在于当下时刻,当注意力完全在当下时,临在就会流入你所做的事情之中,并且加以转化。当所做的事情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不执着时,而是为了实践,就会处于当下时刻,充满喜悦和活力,生命经由你活出来。
2016.10.23
写于北京昌平保利罗谷小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