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了人生第一次家長會-幼兒園,激動興奮的同時也給了自己不少壓力和焦慮。家長會上,家長們衝著ppt不斷的拍照,生怕遺漏了什麼重要的注意事項,給孩子上幼兒園帶來不必要的困難。確實,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要離開家裡的庇護,家長都擔心是否能順利的過度?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更好?
當結束了家長會的時候,有媽媽發問:“這周圍有沒有什麼補習班?你們打算給孩子上什麼補習班嗎?”我懵懵的搖了搖頭,表示完全沒有想這方面的事情。但是有別的家長即刻做出回應:附近有個EF英語培訓機構;學習鋼琴吧。。。等等。這個時候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也應該給孩子打算一些興趣愛好班了?
於是,入園壓力和培養的焦慮充斥著內心,我不斷的告知小朋友:“你馬上要上幼兒園咯,幼兒園裡好多小朋友,你要自己睡覺和吃飯咯。”雖然這也許對他入園有一定的心裡暗示效果,但是另一方面我感受到我傳播給小朋友我的焦慮。而他在一旁只關注當下,傻傻不知道。
今天的心理下午茶課程完全地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的天賦其實分為2個方面:
1、技能上:算數、語言、音樂、畫畫等等。
2、性格上:善良、勇敢、有計劃、自律、重視細節、堅持不懈等等。
家長所討論的關於孩子的培養大都關注在技能上,生怕別人家的孩子又會彈鋼琴,又會畫畫,然而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優勢,而真正能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最重要的是性格上的優勢。
成功除了需要能力(技能上的),還必須要有的是稟性(天生的,與身俱來的)和秉性(後天培養的人格特質)。
舉個具體的例子,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性,主動快速的完成每日作業。(這大概是困擾很多家長的課題)
大部分家長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陪著寫作業,其實這並沒有增強孩子的自覺自律性,只是強制性的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換取孩子當下的拖延。從根源上,自律自覺性應該如何形成:就是將你想要達成的目的智慧地轉化成孩子他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讓孩子去發掘他自身的需求點,讓他意識到自律自覺對於他能帶來什麼。當自己想要的變成孩子想要的,才能激發孩子的自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