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我父亲的影响,自小,我就喜欢看书。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从《山海经》到《一千零一夜》,从《故事会》到《读者》,从郑渊洁童话系列到《安徒生童话》,到后来中外古今名著,甚至于琼瑶、席娟、亦舒等各派言情小说及金庸、古龙等各家武侠小说,均一一拜读过。我特别喜欢读文学作品,特别是那种能展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人生诗篇的长篇著作,从这些作品中,能感受、体验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确实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因为少时稍微多读了点闲书、杂书,我在初中、高中时期的作文一直写得不错,甚至于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范文评阅。开卷必有益。就如杜甫前辈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样,不管是读哪种书,只要读书,总是有裨益的。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上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业余时间我需要学习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所以,许多年来,我只能偶尔看一两部我喜欢的书。一面在匆忙地向前奔跑,一面却是在迷茫中失落。为什么会失落,不是说我虚度人生、没有追求,我有职业方面的追求,而且也在不断的进步中,应该说是很充实,可是就算我再忙碌,内心的失落感仍是不能消弭,甚至到了闲暇之时,失落与无力感更甚平时。直至近日,我又重拾起我的业务爱好——读闲书,我仔细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余华的《活着》、都梁的《血色浪漫》以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几部中长篇小说之后,内心更加平和笃定,整个人也变得充实有力量。这几部作品都是中外年代小说,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人物故事,各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命运,还有着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比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借书中角色,不断地提问:什么是人生?他也在书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青!
比如在《血色浪漫》中,男主人公钟跃民中年之后才理解到,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什么时候人们才能只听凭于心灵的召唤,而不被肉体的欲望所控制?走在人群里,钟跃民常常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心灵还和中国历史一样,在功利主义和隐逸之间茫然地徘徊,使人世变成灭有理智的掠夺,使出世变成失败的藏身之所。在这样的群体里,最容易形成时尚和潮流,所有潮流的流向,都是一元化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的心灵总是一驾失控的马车。多么精彩睿智的认知,是的,就是在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是一元化的价值取向,许多人的灵魂无处安放,不仅仅是失控,甚至于已经跌入深渊,万劫不复。
……
读这些书时,看似是浪费时间,实则是事半功倍。边读书,边思考。读完了这些书,我心中的灯不再暗淡无光,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人生说短很短,说长很长,重要的是我们把握好现在的每一天,做好每一天。如果只剩一天的生命了,回想过往,能做到不懊悔,足矣。那么,为了将来不后悔,现在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目前的答案是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