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纵观过去工业企业三百年:以工业1.0的机械制造时代,2.0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3.0电子信息时代,工业4.0(我认为是物联网时代)——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确定的《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后升级为国家战略)
美国在工业4.0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在主要国家中,美国54%的制造商已经建成了智慧工厂,位居世界第一;德国、法国、英国也有40%以上的制造商已拥有了智慧工厂;中国仅有25%的制造商建成智慧工厂。
2017年,美国在全球平均有43%的制造商已有智慧工厂,并处于运营状态;同时有33%的制造商在建智慧工厂,但未开始运营;8%的制造商已制定智慧工厂建设计划,并在3-5年内实施;只有16%的制造商未来没有任何智慧工厂建设计划。
而国内传统企业年年想转型,却年年转不成。
二、 “良币正在驱逐劣币” ——危机感下的中国企业
信息化时代下
低端消费群体选择多元化,更加理智化,不再为低廉的价格盲目买单:网络沟通成为了工厂店与用户联系直接的渠道,随着5年来的物流速度崛起,更多人愿意在网络上购物。
中高端消费群体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口碑和产品测评。
当市场消费购买力更倾向于性价比高、受众青睐的品牌形象后,市场的量变会导致市场质变。企业也将会上演优胜劣汰的循环。
随后中国传统企业注册户开始减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介绍:到2018年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达1.1亿户,其中企业是3474.2万户。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2149.58万户,新增企业670万户,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83万户。
2018年注销数量最多的五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67.39万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09万户、制造业17.43万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50万户、建筑业10.26万户,分别占注销总量的37.2%、14.9%、9.6%、6.9%和5.7%。
而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于2020年1月2日披露的数据, 仅2019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179万户,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再创新高,活跃度为70%左右,也就表明2019年新增730万户,活跃为511万户,新注册户同比2018年下降了15%。
三、“不敢做,不敢吃第一只螃蟹”——传统企业
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一直都以贸易的手段在进行产品售卖,其主要的营销资源就是自己多年培养的客户群体,而互联网对传统营销模式冲击最大的就是传统的渠道。而“智慧工厂”并不能增加销售渠道,并且投入资金去建造一个“智慧工厂”对于思维定势了的企业主来说,像是一种“风险投资”。
简单理解就是:我的产品都卖不出去,销量一年比一年差劲,我造的再多,也无法出售。
就算是B2B平台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企业对线上销售的模式还是十分的抵触,更别提去减少成本和提高产量的企业发展了。他们认为自己面对的是销售难。
我认为,生意只有越来越好做,和越来越难做。“劣币不再会驱逐良币,良币渐渐驱逐劣币”现在销售难,如果不增加应对方法,今后会更难。市场的竞争从未有过同情心。
“智慧工厂”的成果,将会带来更大的节约资源,当人力物力节省了后,可以在市场上与同行竞争更久,方式更多。恐怕传统制造企业主从未想到,几百年的制造业,将会被智能制造所渐渐取代。
四、“无法用尽其能的伙伴”——人力资源
企业不断地自制一种育才文化课程培养员工,让员工参加实践活动,开展内训,企业为的目的是增加员工自我事业荣誉感,以及常说的团队凝聚力,期望新人快速融入工作等。这也是企业管理首要工作。
即便如此,依然会有不必要的浪费。而传统企业内,人员复杂,难免出现以下问题:
1. 员工对全天工作任务的理解偏差
2. 不应该加班的工作,导致任务未在时间内完成而加班
3. 未能将工具、材料、设备放置于指定位置
4. 放任员工故意做不想做的事
5. 人员过少/人员过多
6. 员工之间聊天/擅自离开岗位等浪费时间的习惯
7. 关键人员请假/旷工/不守时,使任务掉链,无法继续或者没有交接产生的时间浪费。
8. 拖延决策
9. 遗漏设备修理/保养
10. 工作中不必要的复查
11. 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工作完成之后不能无缝连接。
12. 不能适才而用,例如新人
13. 缺乏纪律,无法自律
14. 员工受个人情绪影响,影响效率
15. 生产出现问题,交单后才发现。
16. 部属派系存在或组成小圈子
17. 纵容不满的员工煽动反抗公司的作法,甚至公司相传谣言
18. 而管理人员推诿责任给其它班长、部属或主管
19. 而管理人员无法发挥其作用,只充当一个其下属的传话筒
20. 而管理人员未能尽其责任鼓舞员工
21.未彻底执行定期清理项目
……
无法根治的企业人才管理,那就用智能来代替人力操作。
五:“物联网后,专业的事就让机器自己做吧”——智慧工厂
美国波音公司在波音777/787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36研制过程中,采用了智慧工厂进行研制,智慧工厂的数字设计与传统方式相比,缩短了1/3的研制周期,降低50%的研制成本,开创了航空数字化研制的先河。
《中国制造2025》便明确指出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命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可见:“智慧工厂”的方案可以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经营者的利益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持续成长之中。而建设“智慧工厂”是未来五年后,所有制造业工厂不得不踏出的一大步。物联网将成为制造业的新方向。
六、小结:
我总结了一下企业的六大竞争力(排名不分先后):1.成本竞争2.产量竞争3.品牌竞争4.资源竞争5.人才竞争6.研发竞争。我认为国内智慧工厂依然处于摸索期,目前国内企业不断学习德国精益、输出、人机协作的概念来完成“智慧工厂”的初步建设。由于流水线作业和机械成套设备作业的不同,加上“智慧物流”“智慧仓储”“智慧家居”等行业的扩张,人才市场的机械自动化专业、编程专业、数据分析师、机械设计专业等人才资源将会更加稀缺。
而对于企业来说,智慧工厂项目模式,未来将促进企业人才管理继“企业的持续成长”成为新的企业管理内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