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题记
一
这是一部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11年开机,却足足让人等了7年,才姗姗来迟。
“无问西东”四字来自清华校歌中的一段: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本意是做学问应包容大器,不分中西,电影将之引申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应坚持自己的坚持。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初心,只问敢勇,不问西东。
影片讲述了四个时期,四个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却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1923年,北平清华校园,吴岭澜。
1938年,西南边陲,沈光耀。
1962年,清华校园,陈鹏、王敏佳、李想。
2012年,北京,张果果。
时间跨度近百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经历,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他们对善良的坚持、对真实的思考,最终在乱世和浮生中保持了自我。
二
再伟大的天才也会有迷茫踟蹰的时光,国学大师吴岭澜正是如此,他文科天赋极佳,理科成绩次次垫底,却仍坚持学理,理由仅仅是:大家都说学理才实用。
然而他并不快乐,直到他听了清华校长梅贻琦对于真实的定义,听了泰戈尔关于对自己真实的演讲,看到了站在泰戈尔身边的那群人——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
那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群人,彼时他们站在世界文学泰斗的身边,脸上是那么从容与笃定。他幡然觉醒: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才会一生无悔。于是潜心修学,终成国学大师。
几十年后,在西南边陲的防空洞中,在敌机的盘旋与轰炸中,吴岭澜将这样的思想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们,沈光耀就是其中一个。
吴岭澜说: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沈出身名门,是富家子弟,父母不希望他参军,教育他功名利禄不过是人生幻梦,怕他还没想清楚怎么过好这一生,就连命都没了。
然而,面对明哲保身还是投身救国的抉择,沈光耀仍然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后者,成为一名空军,经常在执行任务时绕道为一群挣扎在饥饿与死亡中的孩子投递食物。
他在一次战役中驾驶飞机撞毁敌舰,以身殉国。而靠他投递食物的那群孩子活了下来。
三
陈鹏就是那时的其中一个孩子。
他和王敏佳、李想是中学同学,三个人的友情、爱情在60年代的清华园里轮番上演。
王敏佳美丽、动人、耀眼,是陈鹏眼中的唯一,是他一生的深情。然而因为虚荣与意气,王敏佳被诬陷、批判、辱打,最令她心痛的是,李想,这个她当时心意所属的人,竟然背叛她。
生死边缘,是陈鹏给了王敏佳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他说: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往下掉的时候把我给推开。
而李想,为了一己私欲间接害死了王敏佳,一生背负愧疚。在王敏佳的墓前,陈鹏对他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后来,他在支边时救了张果果的爸妈,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雪地里。
清华毕业的张果果,在尔虞我诈的职场中,在利益和本心的抉择中动摇,最终还是选择坚守自己的真心,救助被原公司抛弃的四胞胎。
这种真心传承自他爸妈告诉他的一个故事:一个叫李想的人曾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他们两人的生命。
他由此明白了善良是一种选择,一种即使付出生命也要坚守的选择。他在电话中告诉原公司的人:我跟他们不一样!
四
梅贻琦校长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心底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
泰戈尔演讲时说: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空军军官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导演李芳芳说: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左右,都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电影中徘徊、困惑、挣扎、寻找、坚定的人们,是他们,也是我们。无论现在、过去还是将来,该不该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否要坚持善良的本心,都会是永远的选择题。
世俗总是希望我们在意一些虚伪、伪善的东西,我们又总是被世俗牵着往它想让我们走的方向上去,每一种选择都不容易,但请你记住,无论如何,别忘了时刻问自己:
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五
张果果在片中问了两次的那个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你有答案吗?
我想,如果提前了解了我的人生,我可能没有勇气来面对。所以我很庆幸自己降生之时对这个世界和即将经历的人生一无所知,这样,在每次遇到坎坷时都只好对自己说:来都来了,反正没有回头路,再坚持一下吧。
坚持到后面就会发现,没什么过不去的,所有的难处最后都会成为自己口中一笑而过的故事。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和《无问西东》的英文译名——“Forever Young”不谋而合。大概它想告诉我们,年轻就是懂得自己本心的珍贵,并且坚信它、践行它。
高晓松曾在一期《奇葩大会》中痛批清华学霸梁植,这个清华大学的优秀学子,法律学学士、金融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却跑来一个节目中问导师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没有人能替他回答,除了他自己。你的内心在想什么,要做什么,走什么样的道路,如果自己都捋不清楚,还希望能有谁来帮你?
这个时代缺的是纯粹,对于自己内心坚持的纯粹,如果他能在浮躁的社会和娇躁的心气中静下来,与自己对话,听听内心的声音,或许就能找到最想要的答案,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勇敢地生活。还是那句话: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