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一词,总觉得有些许沉重的。
但每每回首来时路,一晃竟也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岁月的年轮一圈圈地奔忙从不曾停歇,不禁感慨人生旅程的丰富多彩,更是对生命多了几分敬畏与感恩,我在这生命轨迹中,不断地明白,这一路,或坦途或荆棘,我们都是在不断地告别,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
那时候工作没着落时,面对一次次的考试机会,总也要义愤填膺地抱怨“必有黑幕,得关系者得天下”等等之类,还一定要因为父母没有能攀扯上所谓的“关系”而埋怨不已,却从来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做一做题,背一背书。时光就消耗在这样反反复复蝇营狗苟的日子里无所事事。
刚参加工作意气英发时,从来都是小心谨慎时时处处都一定要力争做到高别人三分,甚至看到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们便嫉妒心爆棚,还要顺势将这一股怒气撒在孩子们身上,甚至也一定要带着满腔的不服气不满意回去发难可怜之至的他,更有想不开的时候就觉得天昏地暗,前途渺渺了。
新婚燕尔的日子,婆媳矛盾也是困扰我生活的一块很大的心病。即便总是暗暗庆幸距离产生美,但终究还是会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自己的小心眼儿里纠缠不休。
那时候我总觉得老天不公。
即便人人都觉得老天不公,但他老人家一定会透过一些痛苦的情境和经验,强迫你去面对那些你不愿意看到的东西。然后让你明白生活的哲理。
当我矛盾纠结不能自拔时,突然发觉可以用文字来跟心灵对话,似乎人生的另一扇天窗开了,精神和情绪似乎也好了很多。这样看似找到了一个证明自我肯定自我甚至是展示自我的途径和方法,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异常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也非常在意自己的文章阅读量有多少,别人的评价怎样等等。
如此这样汲汲营营地过活了很久之后,发觉自己似乎又被锁进另一个密闭空间无法自拔,甚至在思维枯竭的时候,竟也搜索枯肠找不到半点灵感可以告慰自己。紧张焦虑自我否定又一股恼儿侵袭而来,让我猝不及防。
终于明白,归根到底,自己的心病还须心药医。应该学着告别,开始放下。
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任何特质,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视角,曾经都是我忽视和不愿意看到不肯承认的,但我明白,逃避,会更痛苦。
当我开始剖析自己,无论自卑失落嫉妒偏执倔强,都一一接受,敢于直面。这些个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温柔地选择接纳,开始反观自我,踏踏实实地陪伴自己。我学会了尽力而为,无论有没有所谓的“内定”和不公,都应该做好自己。而当你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接纳他人的优秀,处理自己内心的失落,放下一心想要攀比决一胜负的要强之心的时候,竟然也会惊奇地发现别人身上竟有那么多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其实别人也很不错,其实我们也可以真诚地做朋友。甚至在可能存在纠纷的时候就提前告诫自己不要太斤斤计较,不能太要强,一切顺其自然。你突然发觉,没有什么时候是必须要比别人优秀的,没有什么事是必须非你不可的,甚至于你要接受自己在很多地方的确没有优势,只要你尽力做好自己,才最为重要。
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与双方父母的相处之道,能够努力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最大程度的理解他们的初衷,然后不再斤斤计较,父母之爱子,从来都是没有任何私心恶意的。
我甚至学会了接纳自己所教班级里的不优秀的孩子们,试着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喜欢看书的就给他整个图书馆尽情阅读,喜欢小动作的就多让他活动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劳动,人,都是需要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的,而我,应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张德芬曾说:“当紧缩在苞芽中,终究比绽放更痛苦时,时机就成熟了。我们都希望生命是平稳顺遂的,然而,就正是在人生的风浪颠簸中,我们才能重新定义自己,并且选择是紧缩在花苞中,用安全模式运作我们的人生,还是愿意破茧而出,享受绽放之后的美丽。”
当我从“谷底”慢慢爬出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更有力量,更能够放下,看事做人更有远见了。虽然人生之旅从来没有坦途,但我渐渐明白,我们在荆棘丛生的密林里,一次次的重遇自己,告别,接纳,还是依旧可以让自己活的愉悦些罢。
愿你我都能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