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第7天#
你迫于现状的某种解决方案,不应成为你未来安于现状的舒适圈。
由于宿舍小,我过去妥协于在宿舍支一个小桌子学习,也没有专项训练的运动,除了偶尔跑跑步跳跳舞,游泳也就一个学期一次左右的频率。心想着:没办法,环境就是这样。
可后来,看到有些异类能够在学校很好的锻炼健身,吃的健康,不但时间管理很好,皮肤、身材、睡眠都能兼顾。我就决定去探索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方式。就这样发现了清晨体育馆的二楼,开始早起的锻炼。
每天plank多坚持几秒,为了早上时间更充分利用,动作再快一点,提前把要带的书都准备好,考虑到室友会被吵醒选择更好的移动方式等等。只有一次的“不满意”只是一种困于情况的无奈,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满意”就是潜在的缺点了。
宿管阿姨常常在门口提醒我们:“下楼不要玩手机,之前有个学生下楼玩手机把腿摔断了!”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价值。这也是把过去经验、学到的知识能够叠加成下一次迭代的资本的最通俗的案例吧。
坚持你选择的,若只是羡慕着未选择的路,那就真的一无所获。
当时选择了一门专业选修课,但不是很接受老师的授课风格,仿佛没有干货全是攀谈,而且没有一个学生互动他也能从推荐书籍谈到家长里短,我承认这本身没什么错,但如果是作为案例那我很乐于接受,可如果是全部的课程内容未免形神皆散了。但两节课的时间浸泡在他的课堂上,看其他书也十分低效,我应该去摆脱这种状态。
看到茑屋书店的老板增田宗昭说的一句话:“书店卖的不是书而是生活提案”。我们要脱离自己的“行业限制”,抓到我们的选择能带来的真正价值,并非是他本身出现的目的。如果我把这节课当成是拓展自己知识边界,听老师讲讲学校里的规矩和那些他认为应该深入研究的也许与课程本身无太多关系的方向,给自己新的启迪,也是一件好事吧~
思考:投票悖论
社会选择的结果会与对决组合顺序有关。
其实我们的水平不一定不如最后登上舞台的人,只是因为提前和高手对决,连第二场比赛都没能入场。
进入一个竞争力很强的大学、工作单位亦是如此。为什么有些人讨论鸡头和凤尾的问题,喜欢凤尾的是说能够开拓眼界、整体水平更高,即使居于尾部也高于鸡头,而选择鸡头的则考虑分配权利机会的时候,处于相对高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登上下一赛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