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这种经历:“闺蜜”一次对话,“名人”一场演讲,就心底汹涌澎湃;朋友圈一则广告,短视频一场直播,就买下一年用不到三次的好东西。总觉得他们说的都好,说的都对,然后一致默默跟随。
怎么才能不被情绪的主宰?不做谬误和偏见的牺牲品?不被“专家”的权威带偏?我们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
当然,批判性思维不但能分析别人的论证,也可以评估自己的逻辑,比如我们如何写出一篇论述严密的文章,做一次较有说服力的演讲。
批判性思维能让我们找到论证的谬误和修辞的陷阱。举例几个例子,看看修辞的陷阱是如何搭建的。
1.一则电台广告:“大西方金融公司对于活期账户将多支付高达12%的利息。”这里一不小心就行看成12%的利息了,就一个“多”字,表达的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利息原来是3%,“多支付高达12%的利息”,最多也就是支付3.33%的利息。这里用了闪烁其词的修辞方法。
2.“她只是健美操教练,至少他是这样告诉妻子的。”这里用了暗示修辞方法,一个“至少”带有提示性的贬义。
3.母亲对孩子说“开车时发短信,有可能杀死一半洛杉矶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表达对事务的强烈感受。
4.公司表彰大会上为了突出某人的成绩,将柱状图的纵轴比例用0.01刻度表示,图表上看相差8倍,但实际可能只多了0.08个百分点。这里用了类比修辞。
《批判性思维》里讲了16种修辞和21种谬误,学习这些修辞和谬论,能让我们快速识破他人推销我们论证的漏洞,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写作和演讲。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十二版,从论题、论题等概念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双色印刷,有重点有总结,是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入门好书。
不过要说的是,这本书里第10章“演绎论证2:真值函数逻辑”,讲非常专业的真值函数逻辑推论,对大众阅读不是很友好,建议读者直接跳过,不影响后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