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个现象:在老家的大苹果树下,我又做错了事,外婆训我,我一声不吭,任她训,不做任何抗议。她声色俱厉,到最后我都有点麻木了,这当儿,院子里有个过路人,噢,是后面院里的三叔,外婆一见他,竟满脸堆笑,和人家打招呼,人家一走,又恢复了一幅狰狞的面孔。啊,外婆变脸这么快,还这么自然?
她又接着训我,我仍然一声不吭,现在想来我当时肯定是一幅苦瓜脸,一幅逆来顺受的样子。外婆越训越气,拿出巴掌朝我背上打,我还是站在原地让她打着训着。她又一次抬起巴掌正要落在我身上时,一个轻快的女中音响起来:“二姨,我妈让我给你捎些榆钱儿,让你蒸些给娃娃们吃。哈哈,妮子,又是你这个受气包!”
外婆一扭头,满脸笑得像开花,“英子啊,快进屋坐!妮子唉,木头妮子,你英子姨来了,你连一声招呼都不打,滚吧。”咦,外婆的脸变的就是快,为啥呀,我还没想出啥所以然呢,听到“滚吧”两个字,如大赦一般,慌忙跑出去了。
后来,也算榆木疙瘩漏了个缝儿,竟考上了老师,当时老师是最不值钱也最上不了台面的职业,我懦懦的,似乎很适合干。不过,老师也有一项特权,这特权在当时并不突出,可不能管住学生就是个大问题。
这项特权就是会训人。只有会训人才能管住学生,才能出成绩啊。
我倒好,连着十几年当班主任,当然要熟谙训人之道了。
我深得外婆之教,也声色俱厉,也随时变脸,有时还手脚并用,既有课堂上的循循善诱,也有办公室里的个别切磋,效果有好有差。现在说说我的感受吧:
像小时候的我,如班上大部分同学,平时都是规规矩矩的,也有个别时候做错,不必训,尤其不能长时间声色俱厉地训,只有讲清道理适时训诫即可。
训得太用力了自己生气伤身体,还遭学生讨厌于事无补,若惹起众怒,想带好班想成绩考在前面那简直是妄想。
至于说刺头或屡教不改的,老师训诫起不了多大.作用,需要和他斗智斗勇,多想办法才行。
所以,训诫要适时适度。
作为老师要学会变脸,外婆训我时变脸那么快,表明人的情绪是可以自己控制的,甚至还可以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那么某些老师课堂因训人导致的意外情况发生,是可以避免的,需要他们继续修炼。
当时的我呢,也是完全可以不受训恁长时间的。现在想起,可以吸取几点教训:
第一,她训人中间,我可以找机会讲明自己的想法,可以抗议,引起外婆注意。第二,我可以学会察言观色,在她发脾气之前,先认错,对她笑脸相迎,撒撒娇,好言好语什么的,她还会那么大火气吗?第三,我也可以在她被第一个外人打断时,找个油头开溜啊,她还会再咋训?第四,我任她训,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以被默认为对她的冷漠或对自己的放弃,她可不就越训越气,看来打你也不亏。当然,最根本的,就是留个心眼,类似的错误不能犯,不给她机会让自己受训。
所以,幸与不幸都是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