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等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除了教培行业的巨变,事实上也对家长关于子女学习发展的意识与行动产生着巨大的震动。2021年10月12日,“央办”和“国办”又一次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这一次从“双减”开始的教育改革动作绝不是仅仅针对一个教培行业的,而是对整个教育体制的一次大改革。如果说1978年恢复高考是第一次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今天的一系列举措就是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第二次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关这一次发布“意见”对家长考虑子女学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从意识上先”反内卷“
当今的家长群体已经很深刻的建立了一种意识,那就是孩子只有完成大学的学业才可以称作有前途。这个意识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是一种片面的状态。也是当下中国“学历型社会”的现状。然而这个现状如果不扭转的话,社会客观生活环境就是所谓“内卷”的最深根源。但是这样发展的问题在于,学历型社会的社会分工并不会因为全民学历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生产制造、服务等行业领域仍旧存在,普通大学的高学历很少面向这些社会分工领域设立专业。这就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不对等,也就是我学了那么多,事实上社会分工并不需要。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会越发严重。反过来这种现象又会加剧继续升学的热潮,进一步导致更高学历的失业现象。可以说,单一型的“学历型社会”的社会意识与结构的构成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弊端之一。改变这种结构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一方面提供更多的多元社会分工的就业岗位以及职业待遇,同时改变关于学习发展的社会意识。建立“技能型社会”+“学历型社会”的双轨社会结构。
这一次发布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教育未来的15年,将从“学历型社会”全面向“技能型社会”转型,职业教育将会获得学历教育的同等社会地位。“职业本科”学历正式建立,从学历上打破了过往“专科”的天花板,同时在社会待遇上也彻底建立了“职业本科”也是高学历,“职业技能”也是社会尊重与自我实现高级需求满足的发展地位。比如,在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等方面,“职业本科”与过往的“学历本科”享受同样的待遇和条件等,都是在“意见”中明确规定的,这无疑是一次彻底的建立共同富裕,平等社会的教育领域的改革与积极建设。
不挤独木桥,了解“两个高考”更广阔的生涯通路
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一味的“双减”只会让补课转入底线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家长接受不了自己的子女去上职业学校。我非常理解这种担忧和想法。如果我们的动作只是停留在对教培的打击上,而不去积极建设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的话,打击就会带来恶性循环的加重。这也是这一次“意见”发布要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学习生涯发展只有一种“高考”,独木桥就一座,大家当然都要想方设法挤上去。
但接下来我们改革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本科”的技能型高等学历,同时开设第二种高考形式,那就是“职教高考”。现在的高中存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这二者当下最大的差别就是普通高中才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所以,当高考只有一种,学习生涯就是单一的,家长当然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没有普通高中上,进而失去考入普通大学的机会。但如果我们的大学也成为普通大学和职业大学,并且两类大学的学历在价值与社会待遇上是等同的。那么普通高中对应普通大学,职业高中对应职业大学,生涯发展的通路就广泛了,孩子们就真的可以对应自己的热爱以及适应的能力去选择是进入普通高中升入普通大学,还是进入职业高中升入职业大学。
其实普通大学设立的学科类专业的学习方向是指向科学研究的;而职业大学的技能专业是指向社会应用的。这样的建设其实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与性格热爱的发展匹配,更符合大学本身科研与应用两个不同社会实践领域的转化需求。今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与“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将作为两种高考形式同时面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并不是要建立一批全新的职业教育高等学校,而是把现在普通大学中的一些应该被划归在高等职业教育范畴的专业拿出来,在普通大学里直接转型,建立职业教育高等学校。换句话说,清北还是清北,只是多了职业教育高等本科学历的教学和招生。特别是对原本就属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学校,比如医疗、师范、外语、工程机电等等。在接下来的改革中,不仅仅应届考生多了职业教育高等学校考试的机会,过往的中专生和职高生也拥有了通过“职业本科高考”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涯晋升发展机会。这不再是一个圆梦大学的变化,而是“文化素质+社会应用”生涯完整发展的变化。
关注“小学分流”,及早规划子女的生涯方向
“初中分流”这个事情是一直存在的。过去家长对分流抱有的更多是担忧和焦虑。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涯发展的道路是“学历型社会”单一的。这一次的“意见”提供了“学历”与“职业”都是“高等学历”的社会发展状况。这就意味着分流不再是一种消极的招生策略,而是真正选择与子女人格天赋与学习能力相适配的生涯发展通路的机会。家长不仅要做出积极的看待分流的意识转变,更要提早做出关于子女生涯发展的规划。因为“意见”指出,分流将因为“职业教育高等学历”的推进而更早的发生在“小升初”的阶段。人格天赋对专业发展方向的趋向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适应性是在9-14岁期间被确定下来的。所以,越早发现这个天赋与能力和风格适配的生涯发展方向,越容易明确“学历本科”及“职业本科”的学涯通路选择。在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研究的结论,那就是“不要让孩子在不适应以及不具备对应的学习能力的领域浪费努力和时间。”
可以说,教育的环境正在快速的变得更好,这背后本质上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发展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有远见的家长当下正在做的正确的事情就是积极开展关于子女生涯发展规划的工作,确定子女的人格天赋,明确子女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风格的适配专业方向,及早确定学习生涯的通路选择,路选对了,达成结果的过程都是捷径。
写在最后: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结构的转型,家长如果仍旧一味地聚焦在传统的常规的“学历教育”的发展通路上去看待子女的发展,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子女学习的成长机会,更是子女成年之后的社会发展机会。生涯发展的眼光与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行动才是当下莘莘学子背后的家长们真正应该开展的家庭教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