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朋友圈都在流传这样一张照片,爸爸和妈妈分别拽着绳子的两头,中间的孩子紧握着绳子悬空在峭壁之上。下面的配图文字是: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放手,受伤的都是孩子。下面挂着一大串宝妈的留言,内容无非是诸如“为了孩子,死都不能离婚”之类的话。看完之后我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确认自己的确没有穿越后,不禁在心中爆起了粗口。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突破尘世的枷锁,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以至于即使是《半月谈》这样传统的媒体,也发出了“爱情万岁,不婚无罪”的呐喊的时候,为什么你还躲在“为了孩子”这个万年挡箭牌后面,怯懦的生活?
可能你会说,你没有经历过单亲家庭的苦,哪里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但是我想说,作为一个从家庭暴力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从懂事的那一年起,我就曾经无数次的在心中跟妈妈说,你离婚吧。至于为什么没有说出来,不是因为害怕父母离婚,而是知道妈妈的怯懦使得她不可能离开这段婚姻。既然不敢也不能离婚,那就权且让她躲在自己编织的安全塔中吧,何必让妈妈变得更加可悲。
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阳光快乐、热爱生活,父母双全的孩子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中间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少了“人”,而在于是不是少了“爱”。即使是尚在母体中的胎儿,都能敏感的体会到妈妈的喜怒哀乐,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婚姻中出现了以下两种境况,那么我们是时候停下脚步,勇敢的走出安全塔,重新审视婚姻了。
第一,家庭暴力。五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成就了“家庭暴力”这一畸形的变态行为。谁能创造社会价值,谁就握有发言权,这大概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普遍受到关注,家庭暴力却像一头隐形的怪兽,藏在了“健全家庭”这一面纱之后,使得人们总是忽视家庭暴力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我们会认为,至少,这个孩子有爸爸妈妈,即使有家庭暴力的存在,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我们问问那些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孩子,那些亲眼目睹过父母间“争执”(注意是加引号的争执,并且通常受害者是妈妈)的孩子,他们会说,这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记忆,这是使他们无数次在梦中惊醒的画面,这是至亲之间最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如果这头怪兽曾经流连过你的家庭,请不要让它再次光顾。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慎重的选择婚姻的走向,为了孩子。
第二,疏离冷漠型的家庭关系。似乎在人们眼中,与家庭暴力相比,这种情况就更加不值一提。如果哪位女性因为这个离婚,大概周围亲戚朋友都会送她一个字:作!男人不嫖不赌,你还想怎样?!关于当代女性的情感需求我们按下不表,只谈这种疏离冷漠的情感对孩子的影响。前面说过,父母的情绪和亲密关系孩子心知肚明。当父母之间关系冷淡疏离的时候,孩子为了使爸爸妈妈开心起来,就会承担起“让父母的快乐”的责任。幼小的他们怎么会明白,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他们生命无法承担之重啊!受到挫败的孩子,逐渐变得敏感、多疑、疏离,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找到满意的伴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很优秀,但浑身散发出与他不匹配的自卑的原因。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自私的。伟大就伟大在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我,与世界为敌;自私就自私在以己度人,为了孩子却也伤害了孩子。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愿每一位妈妈,都能活出快乐的自我。因为你的勇敢和快乐,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