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家人头攒动、连招牌都没有的铺盖面小店,我已经吃过好多年了。我奶奶吃,我爸爸吃,我哥也吃,然后我也吃。推门进去,只有一条1m多宽的地方,摆了一排煮面的东西,几张桌子摆在了门外。
这家店在一T字路口的坡下拐角处,上面是镇子的主街道,下面则延伸出另一条小街道。十年前,这条小街道还是老街,那会儿就有铺盖面了。后来,那条老街全拆了,整个镇子也扩建得像个小县城,几乎看不到十年前的痕迹。可是,这家店还在,而且,这么多年,都没有变过样。
铺盖面的味道,我只记得这一家的。估计是第一次吃的时候感觉贼好吃,于是后来不管吃过多少种口味的铺盖面,一想起铺盖面,我想起的永远是它,豌豆杂酱清淡没有辣椒,可以把汤喝到见底。
早上懒,没起来吃早饭。陪老妈去镇上换药,发现并不能撑到午饭的点,一不小心就走到了这家店,二两铺盖面。一瞅,竟然不是大爷在煮面,竟一瞬间有点不适应。想来也是该退休了,那忙活的一对夫妻估计是他儿子儿媳妇吧。后来发现大爷在帮忙端面,没忍住对他笑了一下。
坐在我旁边的一对夫妻,边吃边唠叨着,“味道还可以,但是也没有特别好,怎么那么多人吃?”
爷很想回他一句,要吃就别bb,忍住了。不过转念一想,这味道要放在十年前,那真的是一绝,然而你太没福气,那时候没吃上。
现在再吃,那味道不再让人惊艳让人感叹,不过,熟悉的味道怎么吃都觉得舒服,偶尔回家一次,总会来回味一下。除了回味铺盖面的味道,还有记忆里的小镇模样。
如今再到镇上,虽说看起来新城新气象,不过似乎都跟自己无关。上了高中一年来不了这儿几次,每次还没来得及将它记清楚,它又开始变样了。那条石子路拥挤的衣服街也没了,老街里的茶馆早就被替掉了,外公常去的那家小面店突然有一天也变成了服装店…
好多都变了,跟记忆重叠不起来。难得这家拐角处的铺盖面,它一直都在,甚至都没变样。还是没有招牌,还是那么多人吃,可也还是那么小的门面,都没有装修扩修一下,筷子依然装在娄子里放在外面的凳子上自己拿。
如今,也只是桌子换新的了,面钱从好多年前的2块变成现在的5块,大爷换儿子儿媳上场了,除了铺盖面也卖小面米线了。不过,铺盖面的味道,还是原来的味儿,吃的也就是这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