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上午9点,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的科学方法学术交流会在张宪魁教授的讲座中开始。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方法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除张教授外,还有鲍建中、孙梅、梁吉峰、张虎岗、王新富、田成良等六位教师进行了专题分享,最后由秦晓文老师总结点评。
张教授从“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开始,回忆了自己确立科学方法教育这一终生奋斗的目标的心路历程,指出了科学方法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一新的征程。对于创新,张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创新的过程,并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目标及操作方法。
在张教授讲座后,经过短暂的休息。第一个分享的老师是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鲍建中老师,题目是《STEM教育&物理学习》。梁老师从课程教学为什么不如电子游戏吸引人入手,分析了游戏吸引人的原因,思考了游戏带给物理的启发,进而提出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物理学习流程和基本策略,并以《声现象》为例进行了分析。
第二位分享的来自山东青岛特级教师孙梅。孙老师结合自制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的制作等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如何应用缺点列举法、放大法、类比法、转换法等方法进行物理教学上的创新。
第三位分享的是北京育英中学的梁吉峰特级教师。梁老师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从鸡蛋碰碗时哪个作用力更大,利用“苹果牌”传感器研究了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第四位分享来自河北的张虎岗老师,主题是《经历“发现” 走近“创新”》。张老师以教学中的四个案例(发现“法线”、发现“力臂”、发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发现“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为主线,探讨了物理科学方法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
第五位分享的是王新富老师。王老师开发了“大球吃小球”等许多实验,并提出了要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
第六位分享的是特级教师田成良,主题是《物理仪器构造法教学》。田老师从什么是仪器构造法、为什么要开展仪器构造法教学、怎样开展仪器构造法教学等三个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解读。
最后,北京市物理教研员特级教师秦晓文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秦老师指出,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平台的支持与组织的建构的重要性。秦老师还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一、借助科学探究发现新规律;二、组织整理已有的科学方法;三、改进发明、创造。
最后分享两条金句。
张教授说:“成功在于认准之后的坚持”。
秦老师说:“必然成功肯定比偶然成功难,但是选择了难的就是为将来选择了一个更多的选择,而人的最高追求就是自由选择权。”
一一匆匆用手机记录于返程火车上